謝府一眾人,皆是一驚。
半晌之後,謝老太爺才道:“太後娘娘這……豈不是落人口實……”
皇上封宮不出,太後娘娘有輔佐朝政之責,凡朝中之事,經內閣眾臣商議擬定後,交由太後娘娘裁奪,就不算專權乾政。
可若是私自裁奪,就有了專權乾政之嫌。
這一紙加封的封誥,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虞幼窈心念一動:“太後娘娘處事還算公允,賞罰也算分明,加封一事,經不經過內閣議事擬定,也是板上釘釘。”
謝府一眾人,都聽出了深意。
謝老太爺頷首:“也是,內閣攏共就兩位次輔,韓閣老失勢,保皇黨勢大,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小窈兒不僅為朝廷緩解了旱災,還推動了國策,有安邦定社稷之大功,原就封了郡主,加一個【長】字,也隻多加一些尊榮富貴,朝臣們何必在這種事上,去得罪太後娘娘?”
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統轄內外命婦,有恩賞內眷之權。
皇上要封誥內眷,都要先聽太後或皇後的意見,封誥旳內容,也都是由太後或皇後擬定,交由皇上擬頒。
太後娘娘有此舉動,也不算太出格。
謝老爺子深以為然:“西安韓氏背後的算計,朝臣們心知肚明,太後娘娘的惱怒,也是不加掩飾,沒誰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觸太後娘娘的黴頭。”
太後娘娘身份何等貴重?西安韓氏妄圖挑釁太後娘娘的權威,太後娘娘如何能容忍?
恩賞小窈兒,表達了太後娘娘安定社稷,打壓西安韓氏的決心。
是做給天下人看。
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威嚴,皇家的天威,太後的權威,不容挑釁;
對於推動國策,安置災民,緩解旱情的韶懿郡主,更是不加掩飾的恩封重賞,也是為了讓天下人知道,朝廷推廣國策,安置災民,緩解旱情的決心,不容置喙,這是為了安定民心;
任何如西安韓氏這般,想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了一己私利,藐視朝綱,挑釁天家威嚴,禍亂社稷之人,西安韓氏就是下場。
“眼下順利推廣國策,安置災民,緩解旱情,安穩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而這一切的關鍵,都係小窈兒一身,恩封重賞小窈兒,也是為了穩定,北境的局勢,所有阻撓者,無一例外,都是和朝廷做對。”
朝臣們隻要不傻,就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太後娘娘的決定。
否則一旦被打成了“韓黨”,那就是萬劫不複。
謝巡也道:“去年浙江水患,災民們雖然得到了來自朝廷及民間組織的賑濟,但賑濟也隻是一時,被淹過的土地沙質多,沒一年半載,幾乎沒法種糧食,可小窈兒命人在浙江受災的地區,推廣番薯種植,受了災的老百姓,就是靠種番薯,種出了他們下半年的口糧,浙江水患的陰影,也因著番薯的高產,胞腹隨之散去。”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還沒有如番薯這樣賤活,高產又胞腹的農作物。
這也是朝廷為什麼重視番薯推廣種植的原因。
同時,國庫空虛,朝廷無力賑災,但幾千萬老百姓的死活不能不管,否則民怨四起,暴亂、起義頻發。
朝廷派軍平亂,龐大的軍費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