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太後娘娘本身對四皇子還是很滿意,也很看重,甚至打算親自出麵,為他指婚。
所以,在此之前,太後娘娘對皇後娘娘,乃至四皇子,還是很容忍。
“因了這傳言,徐貴妃一派,甚至是直接坐不住了,驅使西安韓氏,一個為了打擊保皇黨,達成皇後【失德】的目的,一個為了陷害武穆王,繼續把持北境,雙方雖然目的不同,卻有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間一拍即合。”
這一紙加封的封誥,讓朝中更多暗潮湧洶的局麵,也漸漸浮出了水麵。
徐貴妃為什麼第一個按捺不住?
是因為,寧遠伯府下獄,蘭妃雖然複位,但位份上仍然弱了徐貴妃一頭,二皇子占“長”,但也並非真“長”,細究起來,這個“長”字,未必能真立得住,再看三皇子,子憑母貴,三皇子身份最貴,外家徐國公府掌了兵權,勢力也最為龐大。
過繼四皇子的傳言,直接威脅了三皇子。
謝老太爺道:“太後娘娘頒下國策,是為了定江山,安社稷,助北境儘快渡過此次旱災,而皇後娘娘這一應行為,與太後娘娘政見相背,雙方已然背道而馳,隻怕太後娘娘一早就對皇後娘娘心存了不滿,隻是礙於尋不到合適的時機,這才按捺了下來。”
皇後娘娘貴為國母,也有輔政之權。
在明麵上,太後娘娘還真揪不住,皇後娘娘的小辮子。
虞幼窈點頭,又道:“明眼人都明白,西安韓氏一應算計背後,矛頭直指太後娘娘,可太後娘娘背後的保皇黨,勢力根深蒂固,後宮乾政,對太後娘娘的影響不會太大,除了以後不能順理成章的主理朝政,太後娘娘仍有輔佐社稷的權利,保皇黨雖然會遭到打壓,但保皇黨皆是大周朝,根深蒂固的勳貴,不少手裡還掌了兵權,失勢是不可能的。”
旁的不說,單說虞宗慎步入朝堂後,就紮根在戶部。
戶部掌控了整個朝廷的財政大權,六部都越不過一個戶部,戶部被治得鐵桶一塊,便是國庫空虛,也能粉飾太平,支撐大周各項用度多年。
要不是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不斷降臨,虞宗慎才接任首輔,這屁股還沒坐熱,就丁憂在家。
使得後麵科舉,一再推延;
賑濟北方旱災一事,一拖再拖;
剛遭了禍患的東南沿海一帶,在朝中也無人主持大局,使海上封禁,商船無法進行海外貿易;
皇上封宮不出,爭儲更是愈演愈烈!
若虞宗慎還在朝堂,這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大周朝的局勢,遠不會如此。
大周朝的局勢急轉直下,是從虞宗慎離開了朝堂後才開始的,足以見得,虞宗慎多年來,把持戶部,平衡朝堂的手段。
不過,虞宗慎雖然丁憂在家,可戶部還掌控在虞氏手裡,朝廷大大小小的事,都越不過戶部,內閣的權柄至始至終都不會旁落。
內閣裡那些人,上躥下跳也隻一時。
在外人看來,虞宗慎隻要一回到朝堂,依然大權在握,保皇黨仍然得勢。
謝老太爺明白了她的意思:“皇後娘娘根基太淺,後宮乾政,對她的影響更大,太後娘娘是借了西安韓氏一事,利用加封,敲打皇後娘娘,同時也在警告保皇黨裡頭,那些不安份,想要摻合儲位之爭的朝臣。”
虞幼窈笑了:“薑還是老得辣。”
謝府一眾人,神色具是一輕。
但虞幼窈心裡,卻並不輕鬆,謝府是商戶,因消息上的局限,對朝廷的暗潮洶湧,遠不如虞幼窈知道的得更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