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來吧,”殷懷璽將盒子推到虞幼窈麵前:“丹書鐵契於我而言用處不大,也不必太在意。”
虞幼窈隻瞧了一眼:“既是太後娘娘賜予你的,還是伱……”
“你錯了,”殷懷璽搖搖頭:“丹書鐵契明麵上,是太後娘娘賜給我的,但其實,是借了我的名義,賜給你的。”
虞幼窈一臉茫然:“這是為何?”
殷懷璽拉著她手:“你是忠烈之後,係出名門,有聖善、仁德之名,打小就養在祖母身邊,承了祖母的貞烈,是世間難得的賢德女子,你有濟世普度之仁慈,也有無為而治之心意,以德立世為人,太後娘娘深知,隻有將丹書鐵契交到你的手中,你才會謹慎待之,發揮它真正的作用,而不是被私心驅使,利用它來算計利益。”
換而言之,大周朝的將來,係於虞幼窈之身,而虞幼窈不是一個人,她背後有滿門忠烈的虞氏,縱有千萬般算計,卻始終能為民生請命,亦有被賜了婚事的武穆定北王,縱然功高震主,卻也是她最強有力的後盾。
這才是太後娘娘的高明之處。
虞幼窈一陣恍然,上位位的爭鬥,簡直令人歎為觀止,尤其是對權術的運用,對人心的算計,更是把握得分毫不差。
這其中,摻雜了太多的權弊權衡。
太後娘娘分明是瞧中了四皇子,這才由著寧皇後,摻合進了保皇黨,希望能借寧皇後之手,讓四皇子在爭儲之中,爭得先機,以安朝堂社稷。
大周朝有了儲君,皇上的病情,就不必遮掩著,太子監國,威臨四海,布德天下,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寧皇後身為元後,在身份上,就壓了蘭妃和徐貴妃一頭,以她的手段,加之保皇黨的支持,蘭妃和徐貴妃,不可能是她的對手。
可礙於寧國公府與皇長子的舊事,太後娘娘並不信任寧皇後。
甚至不惜賜殷懷璽丹書鐵契,來防備寧皇後。
殷懷璽轉了話題:“過兩天就是端午節,到時候我陪你去看賽龍舟。”
虞幼窈突然想到,“周令懷”在虞府過的第一個端午節,就忍不住笑:“我記得,你當初答應過我,等你的腿好了之後,會親自帶我去看龍舟賽。”
提及了當年的事,她便忍不住笑彎了唇兒。
心中那些,或年歲漸長,或男女大防,或因避嫌、忌諱,或因那一紙賜婚……各樣世俗禮數下,對殷懷璽產生的距離感,突然淡去了許多。
……
端午節將至,襄平城裡一片濃濃的過節氣氛。
謝府聯同白府,並襄平城內的幾個富戶,舉辦了端午節“踏青鬥藝”,“鬥百草”的活動,但凡襄平城治下,所有未婚男女,女滿十一,男滿十五,皆可以報名參加,所有參與者,都免費贈送端午節香囊,優勝者還有糧食、藥材、銀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