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如雷,氣勢如虹,直入天霄,殷懷璽高手刀兵:“全軍聽令,變一字長蛇陣,隨我衝鋒。”
十萬將士,頓時化為一條長蛇,盾兵舉盾在前,陌刀在後,弓箭再其後,騎兵再其後,步兵最後。
蒙多身經百戰,頓時就明白了,一字長蛇陣互為整體,不僅加快了幽軍的行軍速度,還對遠程弓箭形成了克製。
這就好比,軍中的打靶用的靶子,都是圓的,因為圓形麵積鋪得大,目標大,更容易箭中,沒有哪家的靶子是長形的。
蛇形陣目標小,且靈活易變通,整隊如蛇一般不停地變動位置,能防止狄人鋪天蓋地的箭雨,在戰場上來去自如。
蒙多臉色幾變,有些驚疑不定,可轉念一想,北狄打仗靠的是戰士們一身悍勇,及身經百戰的經驗,從不靠這些花裡胡哨的陣式,這麼多年來,與幽軍對戰也沒有輸過。
蒙多心中一定:“全軍聽我令,衝啊……”
弓箭效果微乎甚微,待長蛇陣近身,藏在盾兵後麵的陌刀手,破盾而出,狄軍就隻有束手待斃。
身為一軍將領,他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現在衝殺而上,能破壞幽軍的陣形,陌刀手陣形一亂,就是他們屠戮幽軍的大好時機。
狄人好戰,悍勇無比,主將一聲令下,便宛如餓虎凶狼一般,向前疾衝。
這陣仗,換個心理素質差一點的,就要被這悍勇之勢給震退數丈,不禁心生懼意,難免自亂了陣腳。
但殷懷璽神色冷靜,在長蛇陣靠近狄人射程範圍內,高舉陣旗,一陣變換。
寧遠將軍大喊:“換二龍出水陣,分散狄人衝殺陣形。”
全軍頓時分離成了兩條長龍,讓衝殺上前的狄人,頓時不知如何應對,蒙多大驚失色,頓時猜到了幽軍的用意,心中一陣警惕。
哈蒙麵色凝重,大喊一聲:“全軍後退十丈。”
蒙多氣急敗壞:“幽軍分成兩隊,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散狄軍的兵力,一旦狄軍分兵出擊,就落入了他們的陷阱,隻要我們保持衝勢,不中他們的計就好了,為什麼要後退?我才是北狄的主將,你……”
哈蒙怒聲打斷他的話:“幽軍分兵兩隊,一旦我們保持衝勢,向其中一隊人衝殺而上,另一隊人,就會迅速向我們靠攏,對我們形成包圍之勢,我們就成了甕中之鱉。”
說到此處,他緩了緩語氣:“你且仔細看,幽軍二隊人看似分散,卻貌離神合,尾部相接,一旦我們分散兵力,兩隊人就會借著尾勢,迅速靠攏,再度整合成一隊,將我軍兩隊人,逐個擊破。”
蒙多到底是身經百戰,冷靜過後,觀察幽軍陣形,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這是什麼陣形?怎麼從前沒有見過?就算我軍退後十丈,不與他們正麵交鋒,可幽軍兩隊人,也分散了我們攻擊,我北狄擅騎射,往往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唯有幽軍的陌刀手,可克製一二,可這二龍出水陣,將我軍的弓箭手,也分散兩隊,我軍對幽軍的弓射壓製,也將大大減小。”
雙方甫一交鋒,北狄就落了下風,蒙多已經意識到了,大周陣形的厲害。
哈蒙也搖搖頭:“我從前聽聞,在漢人的春秋戰國時期,尊外儒內道之法,道家十分昌隆,道家許多法陣,被運用到戰爭裡,往往無往不利,十分厲害,但隨著佛教大興,道家隱世,這些陣形也隨之失傳落沒。”
“現今,大周朝能掌握軍陣之人,聊聊無幾,往往隻知一些皮毛,也在北狄的悍勇之下,不成氣候。”
“殷懷璽此子深不可測,顯然是精通於排兵布陣,鎮守北境這幾年來,一陣隱而不發,就等著我們自投羅網。”
蒙多臉色幾變,這一場戰爭,他籌備了兩三年,殷懷璽何嘗不是?!
原本必勝的把握,在奇詭莫測的陣形前,頓時也變得搖搖欲墜。
------題外話------
古代十大軍陣,最厲害就是十麵埋伏陣,當年韓信以此計,大敗項羽,諸葛亮的八陣圖,更是奠基了蜀國基業。還記得那一卷,濃墨重彩的帛書嗎?終於派上用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