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幽軍是抵禦北狄,悍衛我漢人統治的屏障,怎可置邊防於不顧,你是老糊塗了不成,五胡亂華教訓,是沒有吃夠?!”
“前段時間,武穆王向朝廷遞了折子,稱北狄近來行徑有異,恐有異動,受旱情影響,北狄這兩年來,頻繁滋擾邊境,不可不防。”
“北狄是大部族,號稱有三十萬雄兵,加之北狄全民皆兵,傾巢之下,又何止百萬之數?五十萬幽軍,也隻是名頭上好聽罷了,你們都忘了,武穆定北王鎮守幽州之後,皇上派了監軍、兵部、都察院史,協同武穆王去北境述職,當時三十萬幽軍是何等景況?”
在場所有人都麵麵相覦,一時說不出話來。
鎮國侯繼續道:“所謂的三十萬幽軍,隻是喊出來哄哄外人,
震懾北狄的名頭罷了,兵部和都察院整理了軍中曆年來的各中書冊,這才發現,幽軍處境之艱難,真正能投入戰場的不到二十萬人,這二十萬人,穿的都是東拚西湊出來的鎧甲,並不能護身,兵器都豁了口子,衝鋒的戰馬,不到千匹,其中有一部分還是老馬……”
消息傳到京中,他簡直不敢相信這麼多年來,周厲王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心中油然生出了一股濃濃的欽佩之情。
“新兵入營不到三年,戰鬥經驗缺乏,遠比不上老兵,新兵入營,需要老兵來帶,一些老兵已經無法再上戰場上了,保留軍籍,留在軍中,隻是為了訓練新兵,新兵舊兵交替,至少載才能完成,真正能上戰場的戰士,肯定不到三十萬人。”
這些個文臣,不懂用兵之事,上下嘴皮子一磕碰,就覺得抽調二十萬大軍來京鎮守隻是一紙調令的事。
怎麼可能知道,這其中的內情?
氣氛變得有些凝重。
齊大人感慨一聲:“武穆王也挺不容易的,長興侯把幽軍禍禍得夠嗆,武穆王接的不是美差,是個爛攤子,他硬是憑一己之力,收納舊部,整頓幽軍,重振了幽軍的聲威,這兩年來,北狄受旱情影響,也頻繁滋擾邊城,也沒有出過錯漏。”
當然了,若不是爛攤子,皇上也不會這麼痛快地交到殷懷璽手裡。
大家深以為然。
這時,虞閣老開了口:“不要把希望寄托到武穆王身上,就算這大周朝打得四分五裂,武穆王也要守好我華夏疆土,絕不能讓北蠻子踏我漢土半步。”
這麼一說,內閣一眾人麵色驚疑。
虞宗慎轉著核桃的手,終於停下來了:“當年項劉大軍打進了鹹陽,uu看書 號稱百萬雄師,令人聞風喪膽的秦軍在哪裡?”
文淵閣裡沒有一個人說話。
虞宗慎淡聲道:“始皇滅了六國之後,王翦及副將趙佗率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當時整個南中國,都在百越的統治之下,不歸漢治,始皇擔心百越趁機作亂,大興複辟,派趙佗鎮守百越,並與當地百越人通婚,教化百越蠻夷,使百越漢化,讓整個南越都納入我華夏版圖,後趙陀建立了南越,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就是那時打下來的。”
一個南越,帶走了秦朝五十萬大軍。
並且,一去不複返。
不是為了維護秦朝的統治,卻是為了統一華夏版圖,奠基了華夏版圖。
這是何等氣吞山河的大格局?!
“秦末年間,項劉二人掀起了推翻‘秦朝暴政’的反秦起義,在大秦生死存亡之際,秦二世胡亥多次請求趙佗出兵,北上勤王,趙佗有五十萬雄師,卻一直沒有出兵北上,真的是趙佗不夠忠心嗎?”
內閣裡仍然一片寂靜。
虞閣老輕歎一聲:“始皇病重之際,召見了鎮守百越的趙佗,給趙佗下了人生之中最後一道聖旨,始皇對趙佗說:南越是我華夏的南大門,百越幾千年來,一直不屬於漢治,恐後患無窮,你需鎮守南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