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芳菲則訂了江氏兄長的嫡二子,也算是親上加親。
兩樁親事都還不錯。
楊姓仕子是族裡出麵訂下,能被族裡看中,想來不光家世人品說得去,才華方麵也是不錯,以後有族裡撐腰,以虞蓮玉的性子,日子也過不差。
江氏是個聰明識時務的,江家家風也不差,雖有攀附之心,但無陰損之意,加之江家是耕讀之家,江父是同進士出身,這家世還是不錯的。
以虞宗慎的身份,虞蓮玉和虞芳菲,還能嫁得更好一些,但如此一來,難免會牽扯到一些家族利益,對虞蓮玉和虞芳菲而言並非好事。
如今一個年紀輕輕就得了舉人之名,想來頗有前程。
一個家底不錯,日子也能過得舒心。
如此也算了了她一樁心事。
至於虞善言和虞善信,因著虞霜白鳳命之女的身份,這二人的婚事反而並不是很順利,至今仍未訂下。
姚氏急得火急火燎,虞宗慎卻並不擔心,直接放話:“男兒誌在四方,晚幾年也不妨事。”
大有等虞善言和虞善信成材之後,再訂親的打算。
虞幼窈深以為然,如今大周朝亂象四起,男子不像女子,晚幾年自然更好一些。
之後,宗長太太還提了,虞老夫人三年祭將滿,族裡打算請寶寧寺的大師,uu看書 為虞老夫人做一場法事,另外還說了一些三年祭的瑣事。
可見族裡對祖母的三年祭十分上心,也是卯足了勁頭,想要儘量辦得妥貼,虞幼窈對此也很放心。
因虞幼窈不能回來,宗長太太還交代了一些,除服需要注意的事宜,钜細無遺。
虞幼窈逐字看過,竟有些忡怔。
一恍眼睛,她離開京兆也有三年。
這三年來,她吃齋茹素,為祖母守製,身上穿著素淡的衣裳,佩著祖母生前的遺物,常思祖母,如今孝期將滿,她心中不可抑製地湧現了一股酸楚。
與祖母的點點滴滴,也都情不自禁地浮現在腦海裡。
虞幼窈輕歎了一聲,給宗長太太寫了回信,之後又吩咐殷十去一趟襄平,讓許姑姑整理一下,她這三年來為祖母抄寫的佛經,連同這一封信,一起寄回虞氏族裡。
諸事皆畢,虞幼窈開始準備除服事宜。
事關孝道,萬不可馬虎,虞幼窈雖不能回京,但一應禮數卻不能含糊,接下來幾日,虞幼窈換上了素縞衣裙,閉門不出,抄寫佛經。
遠在襄平的許姑姑,對虞幼窈除服一事很重視,在八月初十這一日趕來了錦州。
許久沒見許姑姑,虞幼窈歡喜不已,撲進許姑姑懷裡撒嬌耍乖,許姑姑心疼不已:“又瘦了許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