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蕭紀兵敗如山倒,將士們再也不管他死活,趁機就自發組織了集體大逃亡。有的將士們在最前線,於是就乾脆直接投降了敵軍。就這樣,蕭紀軍隊刹那間就分崩離析了。
沒多久,蕭繹軍隊集結完畢,已經形成了對蕭紀的全麵包圍。這時候,他知道自己勝利在望,就大模大樣地回信拒絕了蕭紀。他還得意洋洋地說道“兄弟之情隻能到此為止了!”
此時此刻,遊擊將軍樊猛截斷了蕭紀退路,並把蕭紀所乘坐的那艘龍船團團圍困起來。
聽到前線戰報後,蕭繹刹那間欣喜若狂。此時,他已經變得六親不認了。高興之餘,他專門派親信傳話,很明確地告訴樊猛道“如果讓蕭紀活著,你這場戰鬥就是沒有取得成功!”
樊猛心領神會,知道蕭繹此時已經動了殺心,根本就不會在乎什麼兄弟手足之情了。
於是,樊猛立即率眾登上龍船,毫不猶豫地直接闖進蕭紀的專用臥室。見到蕭紀時,樊猛也不和他講什麼廢話,當即就氣勢洶洶地直接挺槍殺奔而去。
這種生死關頭,蕭紀自然嚇得膽顫心驚。他立即繞著床邊躲避,同時扔了一大袋金餅給樊猛。他麵如死灰,滿目淒涼地請求道“這金餅贈送給將軍,隻請求你押送我去見見七哥!”
樊猛已經收到必殺令,這時候怎麼可能會留他性命呢。他神色傲慢,當即就冷笑道“你是誰呀?天子是你想見就見的嗎?現在隻要把你殺掉了,這些金餅就全部都是我的!”
樊猛說完後,再也不理會蕭紀的苦苦哀求,直接一槍就把他刺死在龍船的艙板上。
這時候,身邊都是自己親信之人,樊猛根本就沒有任何顧忌。他既不講什麼客氣,也毫不在意蕭紀死不瞑目,立即就組織兄弟們搬走了現場所有金餅。
樊猛這個人粗中有細,等親信們處理完現場後,自己還細致認真地地檢查了一遍。他確認沒有什麼明顯漏洞,然後不慌不忙地派人送出通知,邀請蕭繹親信前來現場查驗蕭紀屍體。
就這樣,蕭紀是被殲滅了,但也無疑是給了西魏可乘之機。彈指揮手間,蕭繹接連收到消息,西魏大軍正在捷報頻傳,大量梁國沃土很快又相繼淪落於西魏之手。
可是,蕭繹並沒有就此罷手,還將蕭紀父子除宗改籍,並將蕭紀兒子蕭圓照、蕭圓正活活餓死。這兄弟倆可是他親侄子,蕭繹並沒有顧念任何親情,這手段也實在是太過於殘忍了。
其實,蕭紀本來也是個人才,並不應該落得如此悲慘下場。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寫文章也曾經很有文采,全然沒有王孫公子的紈絝習氣,為人處事也曾經很有主見和遠大抱負。
想當初,任職蜀郡刺史後,蕭紀一直勵精圖治,對內極力鼓勵農耕生產,對外則廣泛發展貿易合作。在蕭紀有力經營下,蜀郡地區曾經兵精糧足,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天府之國。
可惜的是,蕭紀過於貪財,不願意兌現獎勵,從而失信於廣大將士們。如此因小失大,最後還導致自己身敗名裂,這隻能說蕭紀這個人實在是太可悲了!
蕭繹雖然戰勝了蕭紀,也暫時鞏固了自己這個“帝位”,但是依然沒有什麼太多安全感。
此時此刻,梁國皇室早已分崩離析。蕭繹過於冷酷無情,隨時麵臨著其他親人們的打擊和報複。梁國各地方軍閥也蠢蠢欲動,一直都在暗暗觀察中尋找著起事機會。
更要命的是,西魏已經侵占了梁國無數沃土,北齊也在不斷蠶食鯨吞著北部邊境。這兩大強敵並未滿足,還在時時刻刻地虎視眈眈。蕭繹當然知道,自己依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時候,西魏國力發展迅猛,已經大有超越北齊之勢。因為心裡麵懼怕西魏,梁元帝蕭繹行坐不安,很想打探清楚西魏朝廷情況。他仔細思考後,最終決定派遣侍中王琛出使西魏。
蕭繹很清楚,王琛多才多藝,不僅擅長書法,而且精通《老子》之學,對醫學也有很深研究和造詣。在他眼裡,王琛具有滿腹才華,很適合擔任出使西魏這個重任。
宇文泰見多識廣,早已聽說過王琛之名,知道他是南朝有名的書法家和醫學家。這位名士前來西魏訪問,他心裡麵自然感到非常高興,立即抽時間對他進行了專門接見和熱情款待。
眼見宇文泰如此熱情,王琛頓時有點受寵若驚,他的心裡麵更是感到非常欣喜。這個書呆子很可愛,覺得宇文泰對使者如此重情重義,應該不可能對江陵和蕭繹有什麼不良惡意。
沒多久,王琛回到江陵城後,立即興衝衝地去找梁元帝,向他彙報在西魏出使時的所見所聞。在蕭繹麵前,他居然大肆讚美宇文泰,並說西魏朝廷根本就無意侵犯江陵。
聽了王琛這番彙報後,蕭繹心裡麵感到高興不已,居然還當眾對他進行了表揚和獎勵。
毫無疑問,這一次真是書生誤國呀!王琛沉迷於書法和黃老之學,根本就沒有了解清楚宇文泰和西魏情況。如此一來,他完全做出了錯誤判斷,最後還誤導蕭繹也失去了警惕之心。
“人生得意須儘歡”,蕭繹就是這個樣子,一個不太正常的可笑之人。心腹大患蕭紀已被自己滅掉,國力強盛的西魏朝廷也無來犯之意,他頓時感到這人生似乎變得無限美好起來。
蕭繹是個文人,也十分愛好古典文學,對老子的《道德經》更是推崇備至。現在既已心中安寧,他就經常組織朝廷百官們聚會,大家一起津津有味地探討著《道德經》和老子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