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一直守在房外,聽到了小嬰兒啼哭聲後,他刹那間也情不自禁地哭起來。他記得很清楚,獨孤琴以前擔心自己生不出來。他明明也很擔心,可是還得想辦法安慰愛妻。
小寶寶啼哭聲響起後,韓擒虎在房門外麵終於放心了,因為這意味著愛妻並沒有發生難產。他暗自擔憂了這麼久,總算是等到孩子平安出生,自然而然就忍不住要喜極而泣了。
其實,獨孤琴雖然也吃了一些苦,但和陳玉蓉當初生韓擒虎相比,這種辛苦已經算是很輕鬆的分娩之痛了。更何況,有母親唐金花幫她引導內力,還有醫術高超的孫清怡親自為她接生。小寶寶發育很正常,獨孤琴體質又特彆健康,整個生產過程都是比較順利的。
此時,清晨已至,韓著和宇文群起得早,這老夫妻倆也聞訊一起相伴而來。聽說獨孤琴母女平安,他們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老人家終於四世同堂了,他們心裡麵自然感到特彆高興。
大師姐獨孤琴平安生產,大師兄韓擒虎欣喜當爹,這個消息很快就被獨孤青和韓春芳傳播開了。弟弟妹妹們聽聞後,紛紛不約而同地蜂擁而至,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很興奮的笑容。
這時候,韓著和宇文群都著急了,兩位老人家連忙守在房門前。韓老爺子還特意吩咐道“小虎子,你趕緊帶大家去練功吧。這麼多孩子們都聚在這裡,很容易吵到你媳婦和小寶寶!”宇文老太太也連忙補充道“是呀,小虎子!小寶寶剛剛出生,你媳婦也需要時間靜養哩!”
韓擒虎聽了後,覺得還是爺爺奶奶考慮得很周到。他連忙回應道“好的,好的,都聽爺爺奶奶安排!”他說完後,就立即帶著弟弟妹妹們,全部都高高興興地去後院練武了。
雖然已經是一夜未眠,但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韓擒虎。“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練起功來照樣是行雲流水。孩子們也一樣,每個人都格外精神抖擻,練起功來似乎更比平時更加賣力。
吃完早餐後,孩子們要求很強烈,紛紛申請去看望大師姐和小寶寶。經過長輩們討論後,隻允許他們看一看就走。孩子們自發排隊,始終保持著井然有序,逐個看望大師姐和小寶寶。見到了獨孤琴和小淑英後,所有孩子們都感到特彆興奮,然後再心滿意足地回到書院裡學習。
上午,長輩們討論良久,最後聽從韓擒虎本人意見,確定為新生小寶寶取名為韓淑英。獨孤琴躺在床上,微笑著回應道“虎子,‘淑英’這個名字好,我相信寶寶長大後也會很喜歡!”長輩們都笑容滿麵,還紛紛跟著稱讚道“是呀,這個名字好!”“好名字!好名字!”……
突然間,獨孤琴想起了什麼,還莫名其妙地詢問道“虎子,昨晚那計謀叫什麼呀?”
長輩們都驚訝地看著韓擒虎,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韓擒虎注視著她,笑容滿麵地回應道“琴兒,叫做‘聲東擊西’!”獨孤琴點點頭,又微笑著繼續問道“虎子,那班超最後得勝了嗎?”韓擒虎不由得大笑道“哈哈哈!得勝了!得勝了!小寶寶都順利出生了,班超當然也是大獲全勝呀!”獨孤琴點點頭,還微笑著連連道“嗬嗬嗬!那就好!那就好!”長輩們這才明白,原來他們倆昨晚在講故事,所有人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來。
此後,根據孫清怡特彆建議,長輩們對獨孤琴日常飲食又做了一些調整。其中有一道菜是每日都有的,那就是各種各樣的新鮮魚湯。這些魚湯既好喝,營養也非常豐富,還能夠幫助催奶。其實,獨孤雲早就做好準備,提前養殖了兩頭奶牛,現在都已經有新鮮牛奶喝了。
就這樣,韓擒虎跟著獨孤琴沾光,每日都有不一樣的上等魚湯喝。也許,昨日喝的是草魚湯,今日喝的是鯽魚湯,明日喝的可能是鯉魚湯,這小日子居然天天都過得逍遙快活。
獨孤琴容顏絕色,又擁有著高深武功,自然也很在意個人形象。為了儘快恢複體形和容貌,根據孫清怡精心製定的養生方案,她每日裡也逐步開始了適量運動和養生鍛煉。
每日裡,除獨孤琴和姐妹們外,唐金花和陳玉蓉也經常會過來。這兩位母親都經驗豐富,不僅幫助她照顧小寶寶,還會傳授生活常識和育兒心得。可喜的是,小淑英繼承了父母優點,這小家夥每日都能吃能睡。她長得既健康又可愛,全家上下都已經喜歡得不得了。
獨孤雲初次當外公,每日裡都更加有乾勁,心裡麵也充滿了幸福感。為了讓女兒天天喝到新鮮魚湯,他每日都會去大水庫捕一些大肥魚回來。最近,他居然發現了,大水庫裡麵到處都充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魚苗。原來,不知不覺中,那些野生大雌魚早已相繼產卵。
為了保護好眾多小魚苗,他和獨孤鶴進行了專題討論,製定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魚苗養殖方案。沒多久,兄弟倆組織家丁們開展了專項行動。他們製作了很多精巧的隔離欄,立即在大水庫建立起了育苗保護區。自此以後,他們把水庫中的鴨、鵝等家禽全部實行隔離養殖。
這時候,洪水雖然已完全退去,但南坳村麵貌慘不忍睹,各種損失也就都隨之顯露出來。田野裡到處都是淤泥,莊稼受損情況十分嚴重,就連村莊外麵的各處道路也不便通行。
地方衙門收到報告後,也組織人員到各處現場巡查,發現這場洪水造成的損失確實巨大。眼見情況如此嚴重,他們也感到無能為力,隻好又上報西魏朝廷,準備為百姓們申請水災救濟。可是,朝廷救濟手續也需要走繁雜流程,不可能這麼快就能夠為老百姓解決所有問題。
災情很嚴重,生產急需恢複。眾所周知,季節不會等人,廣大村民們也等不起。既然遲遲得不到朝廷答複,南坳村老百姓也不能坐以待斃,隻好積極主動地先組織生產自救。大族長楊繼和親自出麵,組織大量村民們立即清理淤泥,首先是恢複各處鄉村道路的正常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