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很受啟發,忍不住又詢問道“蕭先生,眾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養心莫善於寡欲’。這是不是在告訴我們,減少對身外外物的欲望就是最好的養心方法呢?”
蕭源通很高興,微笑著補充道“是的,這主要講的就是養心儘性!古語雲,‘安身立命,誠以為人。’隻有減少了對外物的欲望,內心被蒙蔽的機會就越少,明心見性的機會自然就越大。在我看來,保有仁義禮智就是順天之道,這或許也是孟子能夠長壽的一大秘訣呢。”
孫思邈豁然開朗,又情不自禁地請教道“蕭先生,孟子曾說過,‘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在猜想,他所說的這個浩然之氣應該是一種精神修養吧?”
蕭源通微笑道“是的,你說的沒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也是後世儒家子弟們夢寐以求的精神品格。有了這股浩然之氣,就不會被外界所侵擾,也不會為一時得失所困惑。即使身處困境,也能夠無苦無憂,從而做到泰然處之。有了浩然之氣,情誌就不易受到損傷。”
孫思邈聽得入迷,於是就繼續請教道“蕭先生,老子曾經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一直在反複思考,這裡麵是不是也包含著養生之道呢?”
蕭源通微笑道“好孩子,當然也是啊!眾所周知,自然界是我們人類生命之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就必須要順乎自然,適應自然變化規律。隻有順乎自然,才能夠祛病延年。”
孫思邈很興奮,似有茅塞頓開之感。他想了想,繼續請教道“蕭先生,《黃帝內經》有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儘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如果遵循此養生之道,是不是就可以健康長壽呢?”
蕭源通微笑道“好孩子,當然可以呀!這就是告訴我們,養生確實有規律,要以陰陽變化之法則,合理運用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最關鍵的是,做到飲食有節製,日常生活有規律,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隻要做到了這些,就可以讓身心和諧,從而就能夠健康長壽。”
蕭先生這番細致分析與耐心指點,讓少年孫思邈心裡麵有如撥雲見日之感。他頓時信心百倍,似乎為自己找到了健康長壽秘訣,心裡麵也充滿了戰勝病魔的無限勇氣。師徒倆很有趣,一個孜孜以求,一個誨人不倦。直到孫清怡來提醒吃飯,他們倆人才知道此時天色已晚。
看著津津有味的師徒倆,孫清怡實在是忍俊不禁。她一時好奇,就隨便詢問了孫思邈的家庭情況。一番細聊後,彼此才知道,原來他們居然是同鄉。孫清怡娘家也是京兆華原人,算起來還是同宗同族的遠房親戚。孫思邈很興奮,立即以晚輩之禮,跪拜於孫清怡麵前。他微笑道“拜見姑姑!”孫清怡也極為高興,笑意吟吟地答應道“好孩子,快快起來吧!”
自此以後,孫思邈把蕭源通和孫清怡都當成了自家長輩。這夫妻倆也把他當成了自家孩子,並在各方麵都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孫思邈與蕭源通之間,更是有著亦師亦友之感。在這種良好環境氛圍下,孫思邈不僅慢慢康複了身體,就連學業方麵也在漸漸地突飛猛進。
無獨有偶,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不僅是孫思邈的幸運季節,也是丞相府宇文覺的幸運時刻。宇文覺年齡雖小,卻是宇文泰的嫡生兒子。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古訓,他現在已經被確定為丞相府世子。這也意味著,他將來就是父親宇文泰之位的接班人。當然,在討論擁立世子的問題上,還經曆了宇文覺這個當事人並不知情的一些波折。
當初,宇文泰經曆一場大病後,感覺自己精神狀態似乎已大不如前。他心思很縝密,為了以防萬一,就想要提前培養接班人。為試探群臣反應,在準備確定繼承人前,曾經當眾對公卿大臣們說道“我想立嫡出兒子為世子,可是又擔心大司馬會有疑心。這該如何是好呀?”
很顯然,這件事情十分敏感,包括親家獨孤信在內,諸多大臣一時間都默不作聲。隻有尚書左仆射李遠說道“丞相大人!自古以來,立世子都是看是否嫡出,從來就不看是否年長之說。把略陽公宇文覺立為世子,您還有什麼可憂慮的事情呢?丞相大人,您不必擔心獨孤信有意見,更無需為此事而感到內心憂慮。我可以為君分憂,立即把獨孤信斬首就沒事了!”
李遠話一說完,當即就拔出腰刀來,還似乎準備要立即行動。其實,獨孤信確實有想法,宇文毓是丞相府長子,他心裡很想支持自己女婿。這時候,宇文泰連忙站起來,還和顏悅色地勸阻道“愛卿呀,趕快住手!我和獨孤兄是親家,又何至於要這樣做呢。”眼見形勢不對,獨孤信知道孤掌難鳴,當即就連忙自我辯解道“丞相大人!立世子是您的家事,我根本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呢。”他此言一出,李遠這才收起腰刀,當即就停止了魯莽行動。於是,大臣們都聽從了李遠意見,還不約而同地紛紛表態道“丞相大人,我們支持立宇文覺為世子!”
沒想到,大臣們退朝以後,李遠走出宮廷以外後,卻特意向獨孤信行禮致謝。他抱歉道“獨孤大人,在國家大事麵前,我也不得不這樣做呢,希望能夠得到您的諒解呀!”獨孤信心知肚明,於是就連忙回禮,還笑容滿麵地感謝道“李大人,今天也是多虧您呀,才能夠把這件國家大事確認下來呢!”就這樣,略陽公宇文覺被確立為丞相府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