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那可是封狼居胥啊(1 / 2)

說話間。

眾人走到工坊邊角處,幾架木質水車正在轉動,帶著另一頭的皮囊不停鼓風。

水利鼓風機西漢原本沒有,東漢才有,但劉據點了一句,原理不難,精通杠杆、機械的墨家子弟便弄了出來。

此時。

被風力帶動,燒的通紅如流體狀的方塘旁,正有數名壯漢手持長棍不停攪拌,此為炒鋼法。

可把生鐵,轉化為熟鐵。

這可不是劉據指點,如今大漢就有此類冶鐵手段,他提點的,是如何用含碳量高的生鐵和含碳量低的熟鐵,冶煉成含碳量不高不低的鋼……

“我們把生鐵、軟鐵夾在一起,又用泥土封住火爐,等生鐵融化,包裹住柔鐵就取出捶打!”

蔡成指著一個火星四射的鐵氈,貼近劉據耳旁,高聲道:“反複多次,便可得出剛鐵!”

“比以往冶煉剛鐵的方式速度更快,更便捷!”

他所說的柔鐵,指熟鐵。

剛鐵,指鋼。

大漢現如今有煉鋼的方法,通過反複加熱鍛打鐵塊,驅離其中的雜質,使質地緊密,即:百煉法。

但這種方法,從字麵上就能感受到不容易,畢竟‘千錘百煉’這個成語,形容的便是要曆經許多磨煉。

不容易。

意味著製作艱難,不能大麵積普及。

百煉法往往會用來製作寶刀、寶劍,是的,秦墨一脈獻給劉據的那把寶劍,就是如此得來。

東漢末年,曹操征調大量工匠,打造的五把‘百辟刀’,龍、虎、熊、馬、雀,同樣是百煉法下的產物。

然而。

劉據要的不是製造寶兵刃的方法,而是能提升整體冶鐵手段的技術——

正是蔡成剛剛所說的,團鋼法。

也叫灌鋼法。

但無論叫什麼吧,在劉據半瓶水晃蕩下,墨家子弟持之以恒的試錯下,原本應該在南北朝才會普及的冶鐵手段。

在大漢朝,提前問世……

“拿把鍛造好的兵器來!”劉據側過身,朝蔡成喊道。

“是!”

蔡成猜到太子會試用新冶鐵方式鍛造的兵器,早有準備,朝後一伸手,一名墨家子弟遞上一把環首刀。

劉據也沒接,向身後的蘇武抬了抬下巴。

蘇舍人隨即拔出腰間佩刀,比劃了一下,蔡成會意,兩人交錯站立,雙手持刀,同時揮動。

鐺!

一聲清脆的撞擊聲後,兩把刀都沒斷。

但沒斷,不代表都安然無恙,劉據這時才接過新式冶鐵方式下的成品刀,與蘇武手中的佩刀兩相一比較。

差距明顯。

新式環首刀,刀刃上豁口淺,而蘇舍人的佩刀,裂開一個大口子,再劈砍兩下,準會折斷。

“好刀!”蘇武神情莊重道。

他對利刃的評價,依然是那麼的言簡意賅。

正恰合了利刃所用的場景,戰場之上,誰的兵刃更鋒利、更經得起劈砍,誰就能活,反之,則死,就這麼簡單!

見到這一幕。

蔡成等人鬆了口氣,劉據嚴肅的表情也舒緩下來。

“籲!”

工坊內太過嘈雜,視察完畢,劉據沒有在裡麵待太久,從側方繞出,到了外麵,他輕吐口氣,吩咐道:

“儘快將冶鐵手段傳授下去,全力打造兵器,先以刀、矛、箭簇為主,甲胄次之。”

“明年開春前,能鍛造多少鍛造多少!”

明年戰事具體什麼季節開始,劉據還不知曉,隻能估算一個時間。

不過。

他並未困惑太久……????從上林苑返回長安城後,劉據給舅舅衛青、表兄霍去病,還有皇帝老爹,每人都送了一把樣品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