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部,不用多說,就是管財政,以往稅收,以及支出、費用規劃等等,都是戶部,如今全部劃分到財部,也就是帝國的錢袋子,隻要是錢,那就歸財部管,權力也是一點也不小。
農部,管田地以及糧食,田地的變化,各地糧食的生產情況,春耕、收成,以及儲備糧等等等等,全部歸農部管理,包括水果這些,隻要是農業這塊,就是農部的事。
教育部,不僅是人才的培養,學院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係統,還要肩負起李元吉打下封地的語言統一,那就是要讓漢語,成為李元吉封地之內的統一語言,原本的語言,隻能作為方言之一。
而戶部剩下沒有被劃分出來的權力,仍舊屬於戶部,雖然分離出來這麼多,但權力依舊不小,戶口人丁是最基本的,徭役、婚姻等等,依舊是戶部的重點,還有不少,依舊沒有被細分出來。
“大王,臣真的找不出什麼不好的地方啊,大王劃分得很明確,各部職能都非常清晰,比起如今朝廷,朝廷各部的職能劃分,臣敢說都沒有大王的這麼詳細。
不過教育部的問題大王可以問問孔穎達的意見,還有就是各部的尚書,如今恐怕沒有這麼多人能夠擔任,若是大王直接安排,過後即便有合適的人選出現,恐怕都極難安排了。”
看著李元吉一臉要他找出不足的地方,岑文本隻能找這些邊角了,實在是他真想不出不足的地方,李元吉寫的都非常詳細,大唐如今各部的職能都沒有李元吉這份寫的詳細,他還能說什麼。
這也是他敬佩李元吉的地方,看了之後覺得不難,但在沒看之前,誰能想得這麼細膩?
從隋朝到現在,都是這樣,也沒有人認真的去研究去研究這些,但其中
許多弊端,直接被李元吉點了出來,岑文本除了佩服就還是佩服。
李元吉聽後,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些部門的劃分,都是他參考了後世的職能劃分而來的,改變了一些,但也有許多沒有改變,有的適合後世,未必適合當前,他就沒有進行改變,隻是進行了優化。
李元吉也是露出了笑意:“既然沒有什麼問題,那就按這個開始實行吧,教育部的事情,過後我問問孔穎達,不過你要做好準備,按照這些實行,等達和與馮智戣到後,直接宣讀吧。
至於各部的負責人,你選出一個名單出來,無法擔任尚書之位的,那就擔任侍郎,亦或者員外郎,代管各部,等到有了能力,亦或者有合適的人後,再補足尚書的空缺。”
岑文本隻能應了下來,對於這個教育部,岑文本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總覺得有些怪異,原本的九部,變成了如今的十部,唯獨教育部特殊,兩字部,其餘都是一字部。
“大王放心,臣下去後就開始準備,至於人員的擬定,臣儘快做出呈給大王。”
李元吉點頭,與岑文本又商議了一會,岑文本就下去了,李元吉一個人也是直接興奮了起來,這些成果,都是他一個人弄出來的啊,他弄的這些,嚴格意義來講,已經涉及到變法了。
隻是如今他這裡盤子小,改變起來很容易,換成大唐那種體量,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體係,想要跟著他改變都無法改變,就一個拆分戶部,直接通不過。
因為戶部的人,絕不會同意,而且其他各部都會阻止,現在拆分戶部,以後拆分他們所在的部該怎麼辦?
被拆分,意味著權力變弱,雖然多出了幾個部,多出了一些職位,但對於未知的事情,在安穩時期,所有人都是保守的,即便是曆朝曆代變法,支持變法的人又有多少?
如今就是因為他這裡的各種事務有些亂了,人又少,實行起來容易,等他的基本盤大起來,想要改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李元吉也不再去想,隨即讓人將孔穎達叫來,孔穎達自從來到這裡,就一直負責書院的事情,如今李元吉也是要準備開始重用了。
“參見齊王。”
孔穎達到來,對於李元吉,孔穎達自從來到嶺南,認知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嶺南這裡的一切,讓他覺得有些陌生了,這個陌生,是因為他在這裡見到了太多大唐之內都沒有的。
而且這些還全都是李元吉弄出來,孔穎達心中很是敬佩,尤其是嶺南的發展,更是超乎他的預料,在他眼中,估計所有人都沒有能夠想到,大唐的齊王,竟然如此全能吧。
主要是有著之前李元吉的襯托,導致現在的李元吉做出這些,讓人不得不驚歎,孔穎達也是其中之一,原本對於李淵安排他到嶺南,他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