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東準備挨家挨戶送幾張票,隻要大家都彆互相出去說,就沒人知道李建東有這麼多票。
何大清是個嘴巴嚴的,喝醉了酒都不會亂說話。
所以李建東給他票也非常放心。
“老李,這票我不能要,你家秦淮茹剛剛生產,比我家更需要肉票,我們少吃點沒啥,不能餓著弟妹跟孩子。”
何大清非常仗義,看見肉票也能抵擋住誘惑。
當然這也跟他的職業有關,作為軋鋼廠的食堂主任,他偶爾也能搞點外撈。
“瞧我這腦子,把你的職業給忘了,得,這肉票我就不給你了,這幾張輕工業票,你可得拿著,過年了怎麼不得換條新毛巾啥的。”
李建東硬把幾張工業票留給了何大清。
何大清越確實需要這個。
食堂主任不是後勤主任,他能接觸的都是食材一類的采購,不缺肉和菜,但對輕工業票還是有需求。
“行,咱兄弟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何大清哈哈笑著收下工業票。
徐慧真則在旁邊邀請:“一大爺還沒吃飯吧,要不在我家一起吃點,我去叫淮茹和孩子們。”
“不用了,家裡已經做好了,等改天吧。”
李建東送完了票,就告辭離開。
何大清把他送到門口,李建東正準備回自己家,眼角突然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師父。”
“大茂?”
李建東回身一看,可不是大半年沒見著人的許大茂嗎。
許大茂今年已經22歲了,因為經常要去田裡做農業研究,身材顯得很健碩,肩膀上扛著一個大袋子,看到李建東就咧開嘴快走過來。
何大清這時候也認出許大茂了。
“這不是老許家的兒子嘛,你這一走就是大半年,不到年底不回來啊。”
許大茂齜牙一笑:
“何叔好,慧真嬸子好。”
然後又轉過頭看向李建東:“師父我給您帶來了一些我自己種的糧食,還有今年批的雜交水稻,您嘗嘗味道怎麼樣。”
李建東聽到雜交水稻,眼睛也亮起來。
他可以從收徒係統中看到,許大茂的農業等級。
但雜交水稻這種東西,不是等級高就一定能研究出來的,很多時候更需要運氣。
要不然,以李建東現在3級農業的水平,早就應該自己研究出來了。
然而,事實卻是李建東的農業等級越高,越明白運氣在研究雜交水稻中的重要性。
“來,先進屋再說。”
李建東幫著許大茂把肩膀上的大包拿下來,然後兩人一起走進屋裡。
秦淮茹抱著不到三個月的小尋華走出來,許大茂看見她趕緊恭敬喊一聲:“師娘。”
“哎?大茂回來了,什麼時候回來的?”
“剛回來,還沒進門呢。”
許大茂憨笑說道,這幾年的農活讓他性格也變得樸實了許多,和以前精明的樣子,有了很大的區彆。
李建東把米拿出來,淘洗乾淨,然後連鍋一起放在爐子上。
在蒸米期間,李建東又問了些許大茂在田裡的事,許大茂也講得繪聲繪色。
很快米就煮好了,李建東直接用筷子挑起幾粒放進嘴裡,慢慢咀嚼著。
許大茂也滿眼期待地看著他,有些緊張地問道:“師父,味道怎麼樣?”
李建東皺著眉頭點了點頭:“味道還可以,口感稍微硬了點,但也能湊合,產量怎麼樣?”
關於雜交水稻,最大的問題就是產量。
如果產量不夠,說什麼都是白搭
“產量在550,到620之間,比普通水稻的產量提升了50%。
唯一美中不足是種子需要每年培育,暫時還不能大規模種植,不過明年擴大規模後,應該就差不多了。”
許大茂很興奮,畢竟之前的研究,大部分產量提升都沒有超過15%,這次的50%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了。
李建東卻對這個結果不是很滿意,因為他所知道的雜交水稻是畝產超過1000斤。
甚至後來繼續改良出來的品種,能達到2000斤,相當於5倍當前的產量。
而且口感上眼下這個品種也稍有欠缺。
不過雜交水稻任重而道遠,能夠有這個成績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起碼這50%的水稻是額外提升的。
而有了這個成績後,國家應該也會對雜家水稻更加重視。之前,國際上雖然也有多個國家在研究雜交水稻。
但沒有一個研究出顯著成果,所以對於許大茂他們研究團隊的撥款,和批地也都有限,相信增加撥款後,雜交水稻的研究也會有更大的進展。
“好,不錯,好樣的大茂。”
李建東拍著許大茂的肩膀,說實在的在所有徒弟中,許大茂是最出乎李建東意料的一個。
他的成長和變化最大,成績也是最好的。
50%的產量,足以抵消掉明年的旱災了。
不過可惜的是,種子是今年才剛培育出來,必須等到明年才能量產,也就是說要等到後年才能種植下去,三年乾旱還是要承受一年。
這一年,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遭殃。
但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能提前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