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百倍返還》全本免費閱讀
李建東想要做生意的話,隻能選擇輕工業。
兒子們說得沒錯,輕工業的發展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如果事事都要自己去製造的話,根本不現實。
從各方麵考慮,都不如直接去香江進貨就可以了。
李建東也很清楚,自己大兒子之所以想要去香江進貨,應該跟他的媳婦是香江人也有很大關係。
北城距離香江很遠,想要回去一趟不容易,如果他的事業就是在香江和北城之間兩頭跑,那麼就可以多陪媳婦回家看看娘家人了。
對於這點李建東也是支持的。
畢竟人家女兒嫁了過來,就是自己家人了。
於是,他想了想就點頭說道。
“你們的想法不錯,那麼有沒有具體的計劃?比如說你們兩個誰去進貨,都進什麼貨,回來以後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銷售,是開商場還是開批發鋪?”
李建東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李尋複回道。
“爸,我們想自己開商場,從那邊拿貨運回來,然後直接銷售,這樣可以把利潤最大化,也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咱們這邊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如果價格太高的話,我怕沒有什麼競爭力。”
“等商場做起來,我和二弟就準備在香江那邊開個廠子,把一些經銷的商品自己製造,壓低成本,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之後。
這樣咱們就能賺一整條線的利潤,而且也能保證商品的質量,您覺得呢?”
李建東點點頭。
對自己大兒子總有這樣的想法,表示非常滿意。
不愧是自己的兒子呀。
雖然他沒有係統,但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跟李建東相差無幾
做事情也很謹慎有分寸。
現在就是不知道他的執行力怎麼樣。
李建東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展示一下。
於是就對他道,“很好,我覺得你的想法很不錯,既然這樣你跟尋興就去乾吧,需要多少錢直接跟我說。”
現在的國家百廢待興,做什麼生意都不會賠錢,隻要你有東西就一定能賣得出去,便宜的能有便宜的賣發,貴的也有有錢的人來買。
總之這是一個供不應求的時代。
吃穿用行,樣樣都缺
不過兩兄弟還是比較小心謹慎的,從一開始就沒有要太多錢。
李建東隻給了10萬塊就去了香江,也是在考驗他們的本事。
這些錢並不能買到太多東西。
如果開一個供銷社當然是綽綽有餘,想要開一個大一點的商場的話,10萬塊錢的商品其實並不夠乾什麼。
但是做生意,也並不一定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想要建立長期的合作,定好了規矩,先貨後款也是可以的。
這是李建東在他們離開之前教的。
對於這個時代的商人來說,這個理念還是比較超前的,不過並非不可行。
可關鍵是眼下,他們初出茅廬並沒有信譽度。
李建東的兩個兒子和秦淮茹在香江雖然生活了幾年,但他們並不涉及生意,在香江,地位其實並不高。
所以,他們想空手套白狼,有些難度。
好在李尋複的媳婦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江人,還是混血兒,相對有些渠道。
所以李尋複靠著他的媳婦,很快就在香江那邊談攏了一部分貨源。
先交一部分定金,然後供貨。
每個月支付上個月的貨款。
這樣一來就算10萬塊錢也能做很多事情,而且不會壓資金。
至於另一邊。
李建東那裡也沒有閒著。
想要開商場,需要一個很大的空間,現在的話自己蓋肯定是來不及的。
於是李建東找了一個比較大的禮堂,進行改造,把一個大禮堂改造成了上中下三層,然後又隔斷成幾十個分區。
賣副食品的,賣服裝的,賣一些小物件的,賣文房四寶的,還有賣玩具的……
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一個大型商場就已經改造完畢了。
這時候,兩個兒子從香江那邊也已經進了貨回來。
大兒子留在了香江主持工作,二兒子親自帶著貨回來。
貨物擺上架之後,李建東招收的銷售員也都全部到位。
這個時期的人們能進廠子的孩子都是選擇進廠。
但是沒有工作的人也比比皆是。
李建東以比普通供銷社高一倍的價格招收了一些外貌比較好的年輕人,經過培訓後安排他們在商場裡當銷售員。
有了這些青春靚麗的少男少女營業員,直接就把商場提升了檔次。
而且年輕人的朋友比較多,個個都熱情,有活力,互相之間口口相傳,沒幾天就把商場的名聲給打響了。
商場剛一開業,就引來了無數慕名而來的客人。
第一天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兩萬元。
實在是北城這邊缺的東西太多了。
吃的穿的用的什麼都缺。
有了第一天的銷售,一些買到東西的客人們回家之後,也都向自己身邊的人宣傳這個商場有多麼的新潮。
不但售貨員都年輕靚麗,東西也都是一些非常時尚的東西。
包括衣服的款式,那叫一個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