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票價太貴了。”他點了一支煙,迎著海風抽著:“那些有錢佬、經理人看得起,難民們可看不起。”
“雖然他們播的是新電影,我們播的是老電影,但是對沒有看過的人而言,老片就是新片!”
新片的獲取成本太高了,老片獲取成本就低了很多,兩部片加機器才五千元,單買一部片隻需要一到兩千元的成本。
也就是每部片賣一千多張票就能回本。
這數量多嗎?
太少了!
就算一天隻有二十個人看,五十天下來也就回本了,接下來全都是純賺,電影行業受眾是很大的。
他的露天放映廳可是不需要成本。
豬油仔琢磨過味來:“原來是做屋村生意,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可屋村仔們舍得拿一塊錢出來看電影嗎?”
何定賢自信一笑:“人都是有娛樂需求的,十幾塊錢一張票沒人舍得買,一塊錢一張票舍得買的人就多了。”
“石硤尾一戶人家乾苦力的收入是一百多塊,吃喝用度花銷最多七八十,剩下的錢都攢起來。”
“這些錢就是他們會拿出來消費的錢,我們票價便宜了十幾倍,一部片把一家人全賺了,也就賺個五六塊,每個月花五六塊搏全家人開心誰不願意?肯來消費的人一定不少。”
越窮困的人,越需要廉價娛樂,電影在港島還算是高級的娛樂方式,一下打成廉價娛樂,必定會受到大部分人的簇擁。
而且看過電影的屋村人本來就少,每一個屋村人都是潛在的消費者,在港島窮人遠比富人,所以電影院想要賺錢必須走平民路線,也是當前港島電影市場收入疲軟的原因。
雖然,這個年代的港島電影市場,獲得了來自內地最好的設備、編劇、製片積累,以及最有錢的客戶。
但是,這個年代的港島電影市場真的很小,電影在港島基本賺不到什麼錢,都是發行到南洋市場賺錢。
因為,港島的有錢人太少,窮人太多,把電影做成高級娛樂,注定就把更多人攔在門外。
所以港島隻有中環的戲院達到九間的數目,一到九龍區就隻剩下兩間,新界目前一間都沒有。
一片荒蕪的商業電影市場還未開墾,真正能夠打通電影工業,創造具有統治力的電影集團,時間不再輝煌的七八十年代,正在此時此刻。
“港島目前兩百萬多人口,有錢人隻是其中的兩千,剩下兩百萬人的都歸我地!”何定賢信心滿滿。
這兩年逃到港島的內地有錢人遠不止兩千,不過大多數都家道中落,豐厚的家資不是被搶光就是被騙光,他們形成港島未來五十年的人才積累,絕大多數的大亨巨賈都來源於此。
剩下的有錢人要麼是鬼佬,要麼出走南洋,北美,算華語電影市場的時候,自然不能算上鬼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