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宋大寶)
【“負責任的父母都在為孩子鋪路,讓孩子不會很辛苦,我就很不能理解。”
女方“你不能理解什麼?”
“這關孩子什麼事?難道我們結婚生孩子,以後的目標就要以孩子為目標嗎?給孩子掙錢買車買房嗎?”】
【博主聽完直接指出了這個問題的本質。
“你忘了你青春期的時候,你爸爸騎三輪車到學校接你,你內心的感受嗎?你幸福快樂嗎?還有,沒有多少錢的時候這個小孩真的能夠身心健康嗎?在現在這個社會。”】
【前兩天門牙被頂飛的時候,如果青春期父母足夠有錢帶你去看牙醫,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嗎?】
【高二長的蕁麻疹,180塊錢一個療程,媽媽隻買了20塊錢,吃了兩天就再也沒買過了。不是父母不心疼,而是沒條件。】
【養的貓不止會給它吃貓糧,還會給它買零食,就是為了讓它能開心。】
【真正的低物欲生活是不生孩子,生孩子的投資很大,孩子沒義務承擔你的低物欲。】
【給愛的人提供物質保障,也是責任感的表現,讓彆人物欲低,實際是在逃避責任罷了。】
看完這個老祖宗們才明白一點,或許很多後世人不生孩子不是不喜歡孩子,而是在後世那個什麼都要錢的時代,養一個孩子,養好一個孩子,太困難了?
這是老祖宗們不能理解的,畢竟在他們看來,家裡就算是沒錢,也要砸鍋賣鐵的供個讀書人出來。
一旦成功了,那就是翻身了。
而在後世好像不是這樣。
後世讀書人遍地都是,讀書人這個身份已經沒有了任何價值,所有人都可以讀書,從身份上就區分不開什麼了。
所以,後世人難,難就難在翻身吧?
[我的腳氣長了14年到畢業自己去醫院看好原來隻要60多就能治好,長了整個青春期的痘痘一臉的痘坑痘印,畢業了去醫院看原來200多的藥就吃好了,但我的痘坑痘印卻永遠不好了,我剛開始蛀牙疼了7.年,爛掉了兩顆牙,之前陪朋友去看蛀牙原來剛開始蛀牙隻要幾百塊就能補好,但我疼了整整7.8年,那兩顆牙也徹底壞了。]
老祖宗們無話可說,能說什麼呢?時代的不同造就了價值觀想法的不同。
或許在他們眼裡這些沒那麼重要,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在後世,就是不小的問題了。
[我發小,從小爸媽就帶她去旅遊,吃穿正常,但投資車房,並且全家熱愛旅遊,所以她自信、獨立、不卑不亢。
我大學同學,做近視手術、戴牙套,都是他爸先嘗試,沒有危險了才讓閨女做,現在她開公司,爸爸依舊給予足夠支持。
而我,從小被告訴,不要收同學禮物,不要交朋友,因為沒錢回禮。大學才被同學帶到火車站,知道火車站大門朝哪開。
就這樣,還被質問:為什麼不如彆人自信、大方、侃侃而談……是啊,為什麼呢?]
老祖宗們讀書人多了,比得就大多數是彆的地方了。
比如家境。
這也是老祖宗們難以跨越的鴻溝,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要讀書,考中了,他們未來也就有可能會有這個東西了。
[說實話,什麼都不缺的人才會低物欲。就像我們家從來不缺零食,我兒子對零食的欲望可有可無,甚至沒有幾樣是愛吃的。]
這話倒是讓老祖宗們醍醐灌頂,是啊,擁有過的東西,自然就興趣不大了。
而從未擁有過的東西,誰沒想過要擁有呢?
[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就讓他單槍匹馬去乾彆人的代代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