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坤騎馬帶著親兵,春花和嫂子玉蓮坐著馬車,一起去西屏山。
來到父母家人墳前,春花和玉蓮都伏地大哭。
當時匆匆掩埋春花的家人,後來葉坤又讓人修葺了一下墳墓,重新立了墓碑。
現在看起來,還像個樣子。
葉坤帶了一壇子酒,一杯一杯灑在墳前,然後對著春花父母墳墓,鞠躬施禮:
“兩位老人家,你們安息吧。西屏山的強盜,我已經剿除,為你們報了仇。春花玉蓮,我也帶出來了。有生之年,我會善待春花,關照玉蓮。二位在天有靈,請保佑春花玉蓮姑嫂,一輩子平安喜樂。”
春花玉蓮大哭,又拜謝葉坤。
葉坤扶起玉蓮:“玉蓮,你懷著身孕,不能過度悲傷。起來吧,以後要來祭拜,我再陪你們過來。”
春花也勸慰嫂子。
玉蓮這才忍住悲傷,擦了擦眼淚,和春花去大營裡休息。
葉坤則帶著親兵,還有一些當地民夫,四處查看。
道路開拓工程,即將結束,預計還有三五天,就能完成預定任務。
路上的遊民,的確有不少。
三三兩兩,拖家帶口,都麵黃肌瘦,衣衫襤褸。
西川方向過來的商隊,卻漸漸減少。
葉坤攔下一些遊民,給了食物,詢問情況。
遊民們大多不識字,也說不清楚,隻知道在官軍在搶地盤打仗,強盜們也在搶地盤。
逃難的遊民,有的是前來尋親訪友,有的就是出來乞討,碰運氣的。
葉坤命令隨行的親兵和民夫:
“在官道最西側,四岔路口,設置五口行軍灶,用砂鍋熬粥,路過的難民,各自給一碗粥。午飯以後,務必完成!”
又吩咐譚八卯:“立刻去縣城,買一千斤粟米,五十斤肉乾,帶一些精鹽和葉坤大醬,熬粥救濟難民。”
譚八卯很吃驚:“乾爹,你自己掏錢啊?”
葉坤丟下一塊金餅:“立刻去辦!”
在商道最西側,葉坤親自劃定地點,安排行軍灶。
又問當地民夫,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安置這些難民。
有個老者說道:“西屏山連綿十幾裡路,有三處山穀,其實可以住人的。以前的強盜,也在山穀裡開荒種地……”
葉坤點頭,請幾個當地民夫,陪著自己去看。
最近的一處山穀,就在三裡路外。
有上百畝土地,還有許多坡地,適合建立村莊。
不遠處有小溪,也能解決水源問題。
葉坤又看了其他兩處山穀,立刻有了主意。
開發西屏山,可以接納幾千難民,增加縣域人口,對自己以後的勢力發展,將大有好處!
還能賺一個好名聲!
於是,葉坤從開山的民夫之中,抽調了會蓋房子的工匠,讓他們立刻用石灰放線,在第一處山穀中,建設一個新村。
當然,房子基本上就是個窩棚,隻能保證難民有個地方睡覺,凍不死。
午飯後,行軍灶已經建成,開始熬粥。
每一鍋白米粥裡,都加了半斤剁碎的豬肉,加了鹽,還有葉坤大醬。
這裡本是四岔路口,向西直通西川。
北上天門郡,南下慈姑縣。
難民們聞見粥香肉香,自然就過來了。
一個大嗓門的兵卒,揮手大叫:
“平野縣尉、葉坤葉大人,在此施粥救濟難民,讓大家品嘗葉坤大醬、葉坤精鹽的美味!”
幾十個難民,都跪了下來,磕頭道謝:“多謝葉大人救命啊!”
葉坤親自給大家打粥,一邊拉家常,詢問情況。
難民大多拖家帶口,身上的砂鍋、陶碗、被子、席子、粗布麻衣,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產。
對於那些投親訪友的,葉坤讓他們吃了粥以後自去。
對於無親無故、無路可走的,葉坤說道:
“我會在山穀裡,建設一個村子,收留你們,給你們田地和林地。你們幫著乾活,自己開荒種地,我儘量保障你們平安過冬。”
無路可走的難民們,立刻跪地高呼:“葉大人,我們願意聽你安排。”
“那好,我保證你們,不會餓死一個人!”
葉坤點頭,讓兵卒帶著大家去山穀,在工匠的帶領下,搭建窩棚暫時容身。
譚八卯笑道:“乾爹你不是瘋了吧,這些遊民裡麵,可沒有好看的姑娘……”
難民都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瘦骨嶙峋,的確找不到幾個好看的。
“乾爹做事,你看不懂就彆問了,跟著乾爹就行。”
葉坤吩咐一番,帶著玉蓮春花返回縣城。
回到城裡,天都黑了。
晚飯後,葉坤帶了一些禮物,還有兩塊香皂,去拜訪王乾媽,討取老娘和有容的新衣服。
王乾媽也剛剛吃過,正在帶著多多和茉莉做衣服,一邊講解。
看見葉坤,王乾媽自然很開心。
多多和茉莉也很開心,上前給葉坤磕頭。
“起來吧多多,茉莉。”
葉坤拉起兩個小姑娘,打量一番,誇獎道:“乾媽真是會調教人,多多和茉莉才來幾天,就變得更漂亮了。”
“那是葉大人眼光好。”
王乾媽把多多和茉莉打發走,給葉坤倒了茶,然後低聲笑道:
“葉大人真是好眼光,好大豔福啊。多多和茉莉,以後都是絕世美人,隻怕送去皇宮裡,皇帝看了也愛慕不已,怎麼也得封一個貴妃。”
“乾媽,我對多多和茉莉,沒有那個意思,我是來拿衣服的,明天帶回家。”
“衣服做好了,我拿給你。”
王乾媽一笑,拿出兩套絲綢衣服。
一套是葉坤老娘的,一套是薑有容的。
葉坤看了看,忽然笑道:“乾媽,這衣服很好看,但是衣服沒人穿,就缺少了一點生氣。你能不能把衣服穿起來,讓我看看效果?”
王乾媽一愣:“大人要我穿起來看看?”
葉坤點頭:“是的,乾媽穿上了,一定更加好看。”
“那好吧,我試穿一下……”
王乾媽還害羞了,帶著衣服進了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