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坤縱觀形勢,說道:
“夏侯昌孤注一擲,二十萬人馬攻打荊襄,形勢危急。我們在江東,當速戰速決。所以我想讓你,親自率領水軍主力,直撲蕪湖縣,截斷肖德權的退路,將之困於濡須口!
薑老五留下,消滅肖德權在鄱陽湖的殘餘水軍,如果敵軍不降,就燒毀他們的水寨。
我從陸路向東進發,攻取池州,向揚州腹地搜山檢海!”
皇甫琳領命,帶兵而去。
葉坤修整兩天,處理各地軍務,又命令漢中王猛,帶兵馳援荊襄一帶,以輕騎騷擾為主,牽製夏侯昌的部隊。
命令何仲書兵出五丈原,向長安施加壓力。
又急調南方的大將吳軒,補充兵力至天門城,機動策應。
這一戰的規模之大,超過了葉坤的預計。
可以說,半個華夏都在戰爭之中。
江東方麵,於歸農留守後方催運糧草,看見葉坤大軍打來,這家夥直接宣布投降。
並且帶領廬江和皖城地區的大小豪紳,駐軍將領,直接做了帶路黨,給皇甫琳帶路,還提供了大量的糧草,提供船隻運糧!
皇甫琳得到於歸農的幫助,得以長驅直入,三天的時間,殺到蕪湖,堵塞江北水路,將肖德權的十萬大軍,全部堵在濡須口!
於歸農賣主求榮,還私下裡派人求見葉坤,充當葉坤的參謀團和急先鋒,帶著葉坤攻打各處關隘。
葉坤狂喜,寫信給予歸農,承認他是本次第一功臣,也明確表示,任命他為廬江郡太守,掌管一郡八縣,世襲罔替!
在大鼎國,廬江郡是江東六大古郡之一,與揚州、金陵齊名。
管理範圍,大致囊括現在的皖南安慶地區。
這裡是長江之北,交通便利,氣候宜人,魚米之鄉,做個土皇帝,實在是太爽了。
得知於歸農投降,跟隨肖德權的嚴炬,也趁機帶領幸福,悄悄抽身離去,投奔了皇甫琳。
肖德權氣得吐血三升,差一點拔劍自刎。
手下謀士建議道:“主公,如今大勢已去,我們絕無翻身的機會。不如暫時投降葉坤,保存實力,以圖來日崛起。”
肖德權大怒:“我投降葉坤,豈不是送死?一山不容二虎,他豈能容我?”
謀士低聲說道:“益州的公孫璋,也沒死啊。”
“放屁,公孫璋沒死,卻被葉坤軟禁,還不是生不如死?”
肖德權一咬牙:“修書一封去合肥,我寧可向夏侯昌投降,也決不投降葉坤!”
夏侯昌這時候,還在大戰南陽。
如果夏侯昌打贏了,肖德權就可以趁機反撲,奪回江東的地盤。
現在的江東,還有揚州和金陵,可以暫時抵抗葉坤大軍。南部山區的廣大麵積,也都是江東的,葉坤一年也很難搞定!
所以肖德權這時候,還有一線希望。
果不其然。
葉坤沿著江南東進,因為大山阻擋,速度大大降低。
後麵的糧草補給,越來越難,遇到的抵抗,也越來越激烈!
從鄱陽湖打到太湖西岸,葉坤花了十五天的時間!
這時候天氣炎熱,士兵水土不服,多有生病發燒的。
葉坤自己,好像也感冒了,大汗淋漓,高燒不退,帶病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