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兄妹三人就離開了京城,喬誌梁在公司呆到年三十上午才回大院,隻有三十這天他才不必想借口躲開,讓餘喜齡感到不適,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她在一個空間呆一整天,可以在一個飯桌上吃飯。
原本以為會看到餘喜齡,卻得知她回清遠過年的消息。
竟然回清遠過年了,喬誌梁失笑一聲,回到房間,默默地把二十九飛老家的機票拿出來,原本以為餘喜齡今年可能會呆在海市,他便買了回清遠那邊的票,準備去大姑家裡過年,畢竟好多年沒回去了。
但喜齡卻因為喜寧的病提前回了京城,他心生歡喜,臨時改了主意,最終她卻回了清遠。
餘二嬸早早就讓餘二叔到省城機場去接餘喜齡她們三個,妞妞大了些後,餘二嬸就回了清遠,畢竟男人兒子都在這裡,她不可能在京城長年帶外孫。
如今餘二叔也買了嶄新的小汽車,餘二嬸家在市場的檔口變成了兩縫的大門麵,主要經營糧油乾貨,及各種豆類製品,零售是小頭,主要是做批發,還有給徐招娣的飯店供貨。
“安安都長這麼高啦,好多年沒見了。”車上也法多寒暄,下車到家,才有時間敘舊。
說到好多年沒見,餘二叔愣了愣,打從喜安改姓,餘奶奶去鬨了一場後,喜安被接過京城,就一直沒再回來過。
喜安進屋喊了叔嬸,提著在京城買的年禮送到餘奶奶的屋裡,“奶奶,這是給您買的吃的用的,您看看這衣服合不合身。”
餘奶奶身體還不錯,因為餘喜榮夫妻在鄉下搞養殖,沒時間照顧老人孩子,餘二嬸回來後,乾脆把老人孩子都接了過來,讓她們夫妻在鄉下放心乾。
“安安哪。”餘奶奶拉著喜安的手,眼窩就濕了,她掏出手帕抹了抹眼晴,“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還肯叫她奶奶就好。
餘奶奶現在已經不去想喜安改姓的事兒了,主要是她想了也沒用,她就怕逼急了,喜山跟喜齡也改了,後來不去想,也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餘小寶看著比先前要好了一些,跟餘二嬸還挺親,“沒辦法,這孩子挺可憐的,我反正就在家看孩子,多顧著點兒,處久了也有感情。”
餘喜齡她們帶回來的東西每人都有份,看到餘小寶也有一身新衣,餘奶奶背著眾人又偷偷抹了次眼睛。
三十那天餘喜榮終於放下手邊的活,帶著媳婦上縣裡來團聚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了頓團圓飯。
“餘建國,聽說你兒子閨女全回來了,怎麼也沒請你去吃年飯啊。”葉聽芳自己炒了兩個菜,自己吃自己的,餘建國等她做完出來,才進廚房做自己那份。
餘建國冷哼一聲,懶得搭理葉聽芳,現在葉聽芳也自己去撿點破爛,手裡有兩個零花錢,也不多,就隔個十天半月買點肉改善夥食的那種。
兩人現在就是強搭著過日子,還是分夥各吃各的,離婚是不能提的,一提葉聽芳就發神經病,餘建國早就認命了,這輩子就這麼混過去吧。
餘建國不搭理自己,葉聽芳也不惱,美滋滋地吃著自己的,這可是過年呢,難得弄了肉菜,從她肚子裡爬出來的全是白眼兒狼,她得好好照顧自己才行。
過完年餘喜齡回了趟餘家祠堂,給餘爺爺上了墳,順便看看修好的水泥路。
“喜齡,回來過年啦,快進屋裡坐,喜山都是壯小夥了啊,來來來,這是喜安吧,多少年沒見啦,都長這麼高這麼漂亮啦,吃糖吃糖。”
“進屋坐,這些臘肉臘雞你們拿回去吃啊,拿著拿著。”
……
一路走下來,餘喜齡兄妹三手裡就全是各種土特產,鄉親們的熱情攔都攔不住,有些見她們拿不下的,還拚命往餘喜榮家裡送。
“村裡修了這條公路後,不僅方便,還帶動大家夥致富起來。”餘喜榮是負責修路的,後來又當上了村裡的一把手,最知道鄉親們為什麼這麼熱情了。
先前村裡被鄧老四家騙倒不少人家,大家夥也不再相信什麼一夜致富的美夢了,都踏踏實實地搞自家的農業,種菜、種果樹,還有的跟著他媳婦一起搞養殖。
修路剩下的錢,餘喜榮跟村裡開了會後,去請了省城的農業技術員過來指點,怎麼科學種田,如何嫁接果樹,怎樣進行農產品加工,一番折騰下來,村裡的經濟算是徹底被搞活了。
其實進村裡也能發現了,幾乎家家戶戶都修起了兩層小樓房,除了極懶不上進的幾家,也就隻有鄧家還是先前的舊平房。
上完墳回來,餘喜榮的車裡都給堆滿了雞鴨魚肉,一部分是鄉親們送的,還有一大部分是大堂嫂林恬給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