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聽芳臉色一變,伸手把人給位住,“你什麼意思?”
“我沒錢的意思,我全部家當都在這裡,你自己看著辦!”餘建國嘲諷地看了葉聽芳一眼,直接從褲兜裡掏出存拍摔到葉聽芳的麵前。
自從上次丟存折後,餘建國就再不敢把這些東西放在家裡,基本都是隨身帶著的。
他深深地看了葉聽芳一眼,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看著因為長期放在衣兜裡而有些不平整的存折,葉聽芳麵色蒼白,嘴唇抖了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餘建國這裡要不到錢,葉聽芳跑到鄧家鬨了兩天,鬨得楊滿珍不得安生,把家裡準備買化肥的幾百塊錢全掏出來給了葉聽芳,但這幾百塊錢也不頂事啊,葉聽芳左想右想,她這裡是沒有辦法了,隻能去找喬家的人。
喬家人還是和從前一樣鐵石心腸,即便是親侄女,也不肯借錢。
葉聽芳也不想想,葉暖暖是自己沒有考上高中,喬大姑一家都是做老師的,最看不得的就是這種平時不努力,卻想走捷徑的孩子。
而且喬大姑兩口子都是普通老師,工資不高,現在還要供兩個上大學的兒子,今年高考鄭業勳考上了漢省的一所重點大學,不過到底是親侄女,喬大姑說了,要是葉暖暖讀職高或者複讀沒有學費,這個她願意借。
但這對葉聽芳來說,等於是直接拒絕了她,至於喬小姑,葉聽芳再落魄也不會找到她頭上去。
葉聽芳不肯去借,葉暖暖自己去了,還成功借到了錢,對葉暖暖來說,去小姑家裡丟臉,怎麼也比在同學們麵前丟臉好,雖然初中一畢業,就有很多同學因為落榜南下打工,還有一部分直升本校,能繼續跟她做同學的,不過寥寥。
得知喬誌梁落榜的消息,餘喜齡微微有些意外,上輩子喬誌梁參加高考是考上了大學的,雖然沒有餘喜山考的大學好。
原以為這輩子,發生的事情不同,喬誌梁沒有因為轉學而降級,會跟餘喜山錯開高考,沒想到還是落榜了,明年餘喜山升高三,喬誌梁複讀,這兩個人還是要同時考一次大學麼?
“叩叩!”兩聲敲擊書桌的聲音拉回餘喜齡的思緒,首座的顧鈞淡淡地看了餘喜齡一眼,便收回了目光,餘喜齡忙拉回思緒,把注意力放到正在發言的某廠長身上。
今天的會議主題是關於餘喜齡買下的廠區那一片再開發討論,還留在那裡開廠的各位老板都齊聚到了這裡。
知識分子創業雖然早在幾年前便風行起來,但這時候已經小有身家的,大多是最高就膽子大敢闖敢吃螃蟹的人,他們大多數涵養不高,甚至沒什麼文化。
現在正在講話的這位廠長就是,說了快半個小時,餘喜齡都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翻來覆去地全是他們那片廠子困難,需要鎮府大力扶持,具體怎麼困難怎麼扶持,一句話也講不到點子上去。
自從事業越做越大,尤其是籌備省城這個工廠起,餘喜齡就越來越覺得,想要做大做好,還是得多讀書。
主要也是現在高學曆的人才都不願意進私企,特彆是她們這種從零開始的民營企業,覺得朝不保夕,餘喜齡招不到人,隻能自己硬著頭皮乾。
天知道她憋最開始的那些計劃書憋得有多辛苦,腦子裡有想法不知道怎麼有條理地闡述出來,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寫出的計劃書狗屁不通,連自己也沒有辦法說服,更是讓餘喜齡焦慮得直掉頭發。
好在最難的時候都熬了過去。
輪到餘喜齡說話,她自己做了張圖,把這片未被納入開發計劃的舊廠區和已經有了發展雛形的工業區放在一起比較,將優勢劣勢,以及合並工業區能帶來的益處,一一列舉……
“中午一起吃飯。”會議結束後,顧鈞慢慢踱步到餘喜齡身邊。
餘喜齡看了眼手表,確實到了飯點,她也沒什麼急事,便欣然應允,上次餘爺爺的事,她還一直沒有機會跟他道謝,正好趁機會。
顧鈞的胃不好,而且略挑食,經常去的是省鎮府後街的一家小菜館,味道偏清淡,之前來這邊辦事的時候,餘喜齡和楊三叔來吃過兩次,說實話並不符合餘喜齡的口味,她比較嗜辣,但會克製自己少吃。
但她並不挑食,重口味最好,清淡口味她也能吃,她沒想到的是,點菜的時候,顧鈞很好地照顧到了她的口味,五道菜裡有三道是辣菜,但他們分明從來沒有一起吃過飯。
餘喜齡表情微訝,顧鈞微微一笑,上次在餘喜齡那個空蕩蕩的住處,顧鈞見到廚房裡有不少風乾的辣椒,便知道餘喜齡肯定嗜辣。
“你胃不好,不用點這麼多辣的。”餘喜齡忙阻止他。
顧鈞轉臉定定地看了她一眼,他一看過來,餘喜齡就知道勸不過他,無奈地用開水洗自己麵前的碗筷,顧鈞收回目光,把菜單遞給服務員,“就要這些,記得剛剛那三道菜提醒大師傅加辣。”
徐招娣跟著宋清瑜進店,一眼就看到了和顧鈞坐在一起的餘喜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