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是古詩,不是仿的!是楊簡,不是楊戩!(1 / 2)

《國運之爭:以詩頌聖後,我無敵了》全本免費閱讀

“人顯然無法做出自己認知之外的猜測。”呂荇不屑的說道。

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基於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去揣測彆人。

而如果僅僅隻是想法,沒有付諸實踐過,是不會那麼篤定的認為,華夏也會這麼做的。

即便某些他國高層不願意承認,但在他們心裡,華夏人的底線,還是高出平均水平的。

此條規律經多年以來反複驗證,正確率無限接近百分之百。

所以會這麼揣測華夏,當然是因為,他們本國就是這麼做的。

每一處資源,無論是靈脈秘境還是修煉聖地,都被高層占據。

“這不稀奇呀,在他們那,早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劉肥泗哼笑道,“費儘心機的想攪動咱們的群眾,還不是因為,他們的群眾就算被攪動了,也乾不了什麼嗎?”

這讓華夏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都得重新找個角度還回去。

將勝境占為私有,在華夏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華夏的曆史太長了,長到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盛極必衰,家族總有起落的道理。

想要永遠占據壟斷,長久不衰是不可能的。

世家?皇族?

華夏曆史上有多少?

後來都怎麼樣了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為之笑嘻嘻道,“給大家都留了路,自家以後才能有東山再起的路可走。”

這句殘詩寫在他們家的族譜上,他背的滾瓜爛熟,對其中意思,理解的更透徹。

無論在哪個領域,能躋身前列,即便沒有以公謀私的想法,也會留給後輩無數的資源,讓他們能遙遙領先於同齡人。

如果對方在這樣的情況下,都還需要動用逾越規則的特權,才能有所作為,那捧上來的意義在哪裡?

給自己丟人嗎?

倒不如積攢的家底留著,等待後輩中出了資質更好的,再有出頭之日。

“那幫傻子,懂個屁呀!”

就像他們出身武道世家,享受著家族給予的修練資源,但如果想要更多,就得自己去爭取了。

因此儘量公平的規則,對他們本就是最有利的了。

而這麼做還有個好處,就是能竭儘全力的讓華夏這棵大樹不倒。

樹倒猢猻散,落地的猢猻可都是彆人口中的血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