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 53 章 信(1 / 2)

經過蕭雲和謝逸的一致商議, 謝逸取消自己寄信,由她寫信給謝攸,以旁觀者的口吻, “中肯”地描述他這段時間的遭遇。

大致內容是謝逸本來在附近遊學, 聽說這裡有災情就跑過來想要幫忙。

誰知道剛來此地沒多久就跟侍從失散, 自己還被土匪打劫, 失去了錢財和身份證明,在第二次被土匪打劫的時候, 幸運地被她所救才不至於命喪他鄉。

她幫助他重新獲得身份證明,並贈送了一些盤纏,還打算派人送他回翰州。

但他執意要踏遍整個和州體會民生疾苦,不僅拒絕她的好意, 還希望她不要跟自己的家裡人說,以免他們擔心。

蕭雲“左思右想”後,還是覺得不能放任孩子在外頭造,決定給謝大公子寫信, 讓他們自己決定後續該怎麼辦。

整篇文章塑造了一個溫柔善良, 通情達理,對謝大公子的弟弟十分關照的形象。

一看就是想給自家大哥打一波助攻。

蕭雲:“我都快要認不出來這是我了, 要是他們日後發現我並非如此,豈不是要將我當做騙子?”

雖說她也時常騙人,但這方麵還是有必要坦誠些。

身份已經是假的了,要是性格和一些想法再騙人,跟那種騙婚的人渣有什麼區彆?

“這隻是讓那群老家夥少說兩句的權宜之計,隻要大哥清楚並且喜歡姑娘的性子不就好了麼?”

蕭雲想了想,覺得也是。

她都不在乎家裡那些所謂親戚的看法,謝攸的性格比她更淡漠些, 肯定也是不在乎的。

謝逸擔心她不好意思以他為借口把大哥喊過來見麵,便義正辭嚴地說:“和州的情況非常複雜,不是朝廷減稅,賑災,派人指導農桑就能解決的,若是大哥在這裡,必然有更妥當,更迅速的解決方法,而不需我去接觸紅雲教。”

“世家以守業為先,治世次之,他是我們兄弟中最能理解,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但倘若二者並不衝突,他也並不會吝惜自己的力氣。”

謝氏對朝廷的回避態度,說到底也是因為朝廷官場混亂,稍有不慎就容易搭進去全族。

對他們來說,優先保全自己是明智的選擇。

蕭雲也沒有指責的意思,因為世上本就沒有聖人,擁有同理心,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搭把手就叫很好的人了。

對於把謝攸騙過來乾活的做法,蕭雲讚同地感歎:“三公子與我所想的一致。”

在她的心中,謝三公子已經成功超越了狗頭軍師上官遲,成為最能懂她的人。

然而事實是謝三公子不僅沒有懂得她的內心,還覺得她在演。

謝逸心道:這姑娘當真厲害,話說得跟真的一樣。京城和翰州之間隔得那麼遠,兩人日後再想見麵可不容易,他就不信她不想見自家大哥。

信交給驛館時,花了些銀子,得到對方“五天就能送到”的擔保。

多半是走軍事特快的路子,有些違規。

蕭雲也沒計較。

等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張能也見完了平渠縣令,帶著一部分糧準備啟程去柳平縣。

另一部分人則帶著大半糧食送去州府,暫時儲存在州府的糧倉中。

而留在平渠縣的糧食,由一千兵看守,這一千兵中,有一半是配著玄鐵劍的,就實力來說,足以震懾整個平渠縣。

張能離開沒多久,平渠縣令就來拜訪了蕭雲。

縣令麵色局促,有些尷尬地問:“這個……我想問一下,什麼時候可以給百姓發糧?”

蕭雲根據張能的安排,以及在離去時沒有一句話提到縣令的表現,就知道這老小子不是什麼好東西。

很可能還對這批賑災糧有什麼想法。

她端著貴女的態度,很是客氣地說:“我隻是在此等兄長,並不清楚大人們的安排,張將軍離開前沒有留下話來嗎?”

縣令哽了下,顯然是回憶起某些不愉快的經曆。

“張將軍說自己隻負責運送和看守,糧食如何分配和發放要等小楊大人的命令。”

縣令覺得這話是在騙鬼。

都兵分三路送糧了,能是沒有接到命令?

蕭雲:“那我兄長如今在何處呢?”

縣令:“小楊大人去了浦郡巡察除蝗的成效。”

“浦郡?”她重複了這個名稱,幕籬之下的眼神頗為玩味。

根據謝逸的說法,浦郡是和州情況最好的郡縣之一,而平渠縣的蝗災是最嚴重的。

楊虞不留在平渠縣治蝗,跑去浦郡巡察?

“是,浦郡與我們平渠縣有些距離的,小楊大人要從浦郡趕回來,需要不少時間,但是百姓們還等著米下鍋,所以……能不能先發下去一部分?”

平渠縣令試圖端詳這位楊小姐的神情,看她的心腸有幾分軟,奈何隔著一層紗和珠簾,看不分明。

但女人嘛,大多是天真又容易產生惻隱之心的,要不怎麼說是“婦人之仁”呢?

就算一時拿不了主意,他多勸勸,再把情況說得嚴重些,她也該急了。

他滿心期待著對方說出“那你先拉糧食去發給百姓吧”,卻見她忽然坐直了身子,關心地問:“這確實是極要緊的事情,杜大人可統計了尚在縣中的百姓戶數,每家剩下的人口?”

“算過老人,成人和小孩的食量,知道發多少糧食能讓他們先將冬月和臘月撐過去麼?有沒有建好發糧的棚子,做好人手安排……”

一連串的問題下來,聽得平渠縣令頭大如牛,額頭滲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