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年代文裡的大佬(2 / 2)

說起來,

卓佩蘭雖然在三年前事情發生後,就同賀知章訂了婚,但她這個人自然不甘心就這麼把自己嫁了。所以這三年來,她都是用各種借口拖著,沒有結婚。賀知章的心裡雖然不滿,但也不能強求,再加上他們定親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卓佩蘭的奶奶過世了。

穿書的卓佩蘭對奶奶並沒有什麼好印象,甚至因為對方重男輕女,心裡還有些怨恨,但並不妨礙她用給奶奶守孝的借口,把結婚的事情拖下去。

說自己是奶奶撫養長大,沒有在跟前儘孝,已經是不孝,如今人死了,她沒見到最後一麵,一定要守三年孝,才是做孫女的本分。

她這一番話傳出去,讓她不好的口碑,倒也回轉了不少。

隻有賀知章和賀母不滿的很,畢竟賀知章本來年紀就不小,還要再等三年,自然不願意。畢竟現在和以前早就不一樣了,彆說是奶奶,就是爸媽過世,做侄女都很少能守孝三年,頂多就是守個一百天的熱孝期。

更何況,孫女給奶奶守孝,最多也就一年的時間,誰像卓佩蘭一樣,要守三年的。

不過卓佩蘭卻振振有詞的說,她和旁人不同,她是奶奶帶大,感情自來深厚,願意守三年。

還同賀知章說,若是他不願意等的話,那就解除婚約。

她也不想和一個沒有孝心的人在一起。

賀知章雖然經過三年前的事情,對卓佩蘭的態度有了改變,但到底是一眼喜歡上的人,況且人還沒得到,自然一直都耿耿於懷。

間卓佩蘭真的惱了,他也隻能答應下來。

除了卓佩蘭能肯定之外,重來一次的趙曉蘭也十分肯定,隻是她縱然知道,但她真的不是學習的料,而且她也從來都沒想過要靠自己,重來一次,想的便是找個好依靠。

才盯上了家世出眾的顧雲峰。

隻是顧雲峰先開始確實因為趙曉蘭的熱情大膽有了三分好感,但顧雲柔不喜歡趙曉蘭,覺得她太虛榮。所以在顧雲柔數次說不喜歡趙曉蘭,顧雲峰對趙曉蘭的那三分好感,也就慢慢的沒了。

更何況,

兩年前,一個自稱是趙曉蘭的未婚夫的男人找了過來,說顧雲峰勾引他未婚妻,道德敗壞,要告他。

顧雲峰的身份本就敏感一些,出了這種事,不止是顧雲峰被人譴責,就連顧雲柔也受到連累,甚至還有好事的人,提議要開□□大會。

□□這個破壞彆人婚姻的臭老九。

雖然沒能成功,畢竟這兩年局勢已經開始寬鬆,張紅衛也不想生事,畢竟鬨開了,也是他這個大隊長沒管理好。

不過雖然沒開□□大會,不過打哪兒之後顧雲峰和顧雲柔的日子卻艱難起來,派給他們的活計,都是什麼撿牛糞,往地裡拉糞,打掃村子裡的豬圈等等之類,都是村子裡最累最重也最臟,還有就是工分最少的活。

這些都是村子裡的人不願意乾的。

顧雲峰和顧雲柔剛被下放的時候,都沒做過這種活,嗯,悄悄的賄賂了一下大隊長。

但如今,兩人也隻能咬牙做,顧雲峰的心裡更是後悔極了,尤其是看著跟自己一起受苦受累的妹妹。

他怎麼也沒想到,趙曉蘭在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敢做這些事。

打哪兒之後,

顧雲峰就再不提什麼趙曉蘭。

而趙曉蘭倒是想要找顧雲峰解釋說,她並不是自願訂婚,甚至可以說是被父母賣給陳建安。

不過她被陳建安糾纏的緊,壓根就脫不開身,便是想找顧雲峰解釋,都沒時間。畢竟陳建安在知道未婚妻不安分後,便讓家裡尋了關係,也到了大棗村。

如此,

有陳建安在,趙曉蘭自然找不到機會過來。

哦,你說陳建安一個身體不好的人,怎麼也下鄉了?畢竟他家裡條件好,不但父母是工人,就連兩個哥哥和姐姐,甚至就連娶進門的兩個嫂子還有姐夫,也都是工人。隻是他身體不好,高中畢業後,陳爸和陳媽心疼兒子,反正家裡不缺他這一份工資,就一直呆在家裡。

甚至為了不讓他下鄉,哥哥姐姐結婚後,戶口都獨立出去,陳建安就成了家裡唯一的孩子,身體還不好,自然不用下鄉。

陳建安的家裡的條件好,即便他本人沒工作,身體還不好,但到了婚嫁的年紀,想嫁給他的姑娘,依舊很多。

本來陳家這樣的條件,壓根是看不上趙家。

兩家的家境差了不少不說,趙曉蘭的爹媽,在那一帶,可是出了名的不把閨女當人看,前頭兩個女兒,到了結婚年紀,不看人品也不看家境之類,隻看誰家給的彩禮高?

最後個大女兒被嫁給一個大了十多歲,瘸了一條腿的老男人,二女兒則被嫁給一個二婚帶著孩子的,因為這兩家給的彩禮最高。

這樣的家庭,陳家是萬萬看不上的,甚至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不過誰叫陳建安自己一眼相中趙曉蘭,因為對方長得漂亮,且還長在她審美點上的漂亮。

不顧反對,非要娶。

陳家爸媽沒法子,隻能捏著鼻子答應。

趙家一聽能攀上陳家,高興都來不及。至於趙曉蘭的意願,一點都不重要。沒重生的趙曉蘭倒是挺願意,對比兩個姐姐,她這婚事不要太好。

不過重生之後,自然就變了。

為了躲開這門婚事,這才偷偷的報名下鄉,等到雙方父母知道的時候,趙曉蘭人都已經上火車了。

陳家氣的不行,當即去趙家鬨了一場,要退婚。

但陳建安卻死活不同意。

要不是陳家父母看得緊,陳建安當時就要追著趙曉蘭下鄉,不過即便是陳建安父母看的再緊,隻要有心,還是能找到機會。

陳建安還是下了鄉,找了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