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壽院
“老夫人,這五姑娘該怎麼安排?”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夫家姓楊,便被人稱一句楊嫂子,她是杜燁夫妻特意留下來,照顧五姑娘的,是柳如眉從娘家帶過來的陪房,福了福身,開口請示杜老夫人開口說道。
杜老夫人看了她一眼,目光落到了她抱著的孩子身上。
才三個多月大的孩子,白嫩可愛,一看就是個機靈的孩子,讓杜老夫人的心裡也是一軟,不過轉念又想到這是她厭惡的兒媳婦所生,嘴角又耷拉下來,揮了揮手:“以前你們怎麼安排的,現在就怎麼安排?”
楊嫂子聽到這話,心裡是有些為五姑娘委屈,是老夫人要死要活的非要留下五姑娘,如今卻又不願意好好照顧。
以前五姑娘是跟著父母住在關雎院,但大老爺和夫人走了,院子裡除了幾個負責打掃的,就沒其他人了。
總不能讓她還帶著五姑娘住在那裡。
咬了咬牙,又開口:“老夫人,大老爺外任,如今院子裡已經空了,若是要住人的話……”
“不是還有你嗎?一個丫頭片子,難不成還要滿屋子的人照顧不成。”杜老夫人聽到這話就不高興了,隻覺得大兒媳婦留下的這個婆子,也和她的人一樣討厭。
楊嫂子到底隻是下人,聽到這話,也不敢再吭聲,隻能應了一聲是。
而後抱著孩子退出去了。
隻是低頭看著懷裡,似乎無知無覺,甚至因為帶出門行走,十分好奇的孩子,歎了口氣。
抱著孩子回去的路上,嘴裡一直都念叨著,老夫人也忒不講究,大老爺他們可是才走,這個時間,人都還沒有出城南呢?
老夫人就這樣做。
五姑娘也太可憐了一些吧。
阿瑤聽著楊嫂子絮絮叨叨的話,打了個秀氣的哈欠,並不在意。
其實便宜祖母能夠做出這種事情,老實說,很正常,畢竟見識在那邊,隻能看得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不到其他。
也就是命還不錯,碰到了便宜祖父,看重前途,人也還有那麼點良心底線。所以在功成名就後,並沒有發生什麼休妻再娶,亦或者乾脆狠心一些,直接讓人病逝。
杜老夫人是商戶女出身,而且還不是什麼富甲一方或者是皇商之類,隻一個縣城裡頗有些家資和名頭。不過那個時候,杜家也不是什麼高門大戶,不過是小吏之家。阿瑤現在這個身體的曾祖父,是縣裡的主簿。
因而,杜老夫人嫁到杜家來,算是門當戶對,一個有點小錢一個有點小權,是屬於強強聯合的那種。
隻是卻沒想到,杜老爺子是個有才的,而且才能還不淺,和杜老夫人定親的時候變已經是童生,成婚當年便過了府試,成了秀才公,沒兩年,又中了舉人,等到次子出生的時候,杜老爺子更是中了進士。
雖然當時是吊尾車的名次,但也是二甲進士,天子門生。
中了進士的杜老爺子,是徹底改換了家裡的門庭,叫杜家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吏之家,成了官家。
其實那個時候,杜老夫人是惶恐不安的,畢竟中了進士的男子,休妻再娶,又或者降妻為妾的也不是沒有,還不少。
打從杜老爺子中舉人開始,其實兩家就已經門戶不對,若杜老爺子真的要休妻或者降妻為妾,杜老夫人的娘家也沒辦法。
好在杜老爺子是個有野心的人,並沒有做出這種事,畢竟雖然休妻再娶,但終究是汙了名聲。再加上杜老夫人雖然是個眼皮子淺,沒什麼太大見識的人,但她生的兩個兒子都不錯。
便是阿瑤現在的便宜爹杜燁,還有二叔杜煊,在讀書上都頗有些天分。
念著這兩點,在同榜進士中休妻或者降妻為妾的時候,他待杜老夫人如常,也是因此得到了當時上司的青睞,覺得他品性端正,不似那種輕狂,才中了進士,就開始翻臉不認人。
讓杜老爺子剛開始的職業生涯過得還挺順利。
他本身也是個擅長鑽營的人,又有些實乾的本事,所以在仕途上倒是走的還算是順遂,一路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這可是正三品的大員,他一個寒門出身,能走到這裡,不可謂不厲害。
若非後來得了重病,身體實在跟不上了,不得已隻能致仕的話。
這正一品尚書的位置也是能想一想的。
好在,
杜老爺子致仕的時候,阿瑤的便宜爹,也就是杜燁,已經中了進士,都已經入了翰林院做庶吉士,也算是立起家裡的門戶。
又有杜老爺子的指點,便宜爹的仕途走的十分順暢,在外任之前,便已經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讀了。還幾次在慶德帝跟前露麵,叫慶德帝對他有了一定的印象,可以說前途無量。
杜老夫人也一向以兩個兒子為傲,尤其是大兒子。
不過她看重的大兒子,性情冷硬,本就不算是個貼心的,叫她有些失落,本來指望著娶個貼心媳婦,當初她看重的是娘家侄女,被杜老爺子一口否決。若是聘個高門貴女回來就算了,畢竟她娘家商戶,卻是配不上杜家。
但偏偏,
便宜爹卻看上了便宜娘,柳如眉,一個六品小官家的女兒,還不是嫡長女。
杜老夫人自然不同意,母子鬨了脾氣,雖然後來點頭了,但卻叫她看大兒媳婦極其不順眼,沒少仗著婆母的身份磋磨。
便宜娘也不是個好欺負的。
幾次交鋒,杜老夫人都大敗而歸,甚至還要被兒子給埋怨,這讓她越來越厭惡大兒媳婦。
婆媳之間的恩怨,可不就越來越深嗎?
一直到現在,杜老夫人日常給柳如眉找茬,都已經成慣例了。
像是這次,
拚了命的非要留下阿瑤,也隻是為了讓大兒媳婦傷心難受,她就高興了。
殊不知,
她遠遠不夠了解柳如眉。
對方才不在意阿瑤這個便宜女兒呢。
人家滿心滿眼都是她的寶貝小女兒,生的和她相似,又是體弱,自然是要多憐惜就多憐惜。
至於大女兒,既然已經被舍棄了,也就不去想了,隻當自己隻生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