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開手電筒,悄悄走到客廳南牆,那裡定著一本厚厚的日曆,已經有已經翻過了不少頁。
最前麵的紙上印著墨色的字畫,最上方上麵赫然寫著“1996.2”,往下是占據一半空間的數字“5”,往下依次寫著“星期一”、“農曆乙亥年臘月大”和一些宜忌。
薑綿到底還沒好,身體乏力的緊,隻好回床上躺著。
薑綿認為這不是準確的日期,自家老媽不是天天都翻到最新日期的,但也差不了幾天。就按這個日期算,自己是89年十月出生的,現在已經過完六歲生日了,現在上小學一年級。天呐!這不是學業剛開始嗎?又要從頭來!
對啦!還有爸媽,她們年輕的時候吵架不要太頻繁,薑綿的童年稱得上“灰暗”。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薑綿的家庭情況了:
薑綿的爺爺奶奶有四個子女,大女兒薑香蘭最大,是老兩口的心頭寶。多年前嫁到附近村裡,男人長相挺好就是條件不好,沒有公婆幫襯。婚後生了一女一兒,主要是薑綿奶奶給看大的。男人是郵局的送報員,她自家在市裡打短工。兩口子奮鬥多年,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前兩年在城郊買了個小院子,平時不太回老家。但是老家還有地,這時候農機不多,很多農活需要人去完成。所以每逢農忙薑綿爺爺奶奶就強行讓另外三家(包括薑綿結婚的小姑姑一家)去大女兒家乾活,且因為大女兒家兩口子事情多又疼孩子,有時候一群人乾完活還要自己做飯。
大兒子薑衛國是第二個孩子,地位僅次於大女兒。早些年薑爺爺薑奶奶給他娶了個媳婦,他不喜歡也沒領證,新婚夜都沒過直接跑去了外地。新媳婦在家裡空守了他兩年,也沒見著人,失望地離開了後來聽說又嫁了人。沒兩年薑衛國領著個大肚子的女人回來。人是外地的,薑奶奶怕到手的兒媳跑了,老兩口小心地供著她。聽說嫌住的擠,在東地給起了新院子,扒拉了一遍家裡的好東西給兩人分出去了。有個女兒比薑綿大半歲。
第三個就是薑衛民啦,薑衛民同誌在老兩口心中那是倒數,尤其是各自有了小家庭之後。薑衛民結婚的時候,老兩口不願意花錢給建院子,就把堂屋讓給兒子住,老兩口住東屋。因老兩口不待見崔素蘭,生活中多有磨搓。偏偏薑衛民感情方麵比較遲鈍,又愛出去打工不常在家,看不到妻女被欺壓,老覺得自己爹娘好。每每妻子訴苦他還都反過來說妻子。後來年歲大了慢慢有了改變。
小女兒薑蘭芝,比薑衛民待遇略好一點點,結婚快兩年了,嫁到了鄰莊。
薑綿一點都不想和爺爺奶奶住一塊兒,據說自己小時候剛會走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