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綿覷著自家老爸心情好的時候,和他說了她們的計劃和難處,“爸爸,你知道哪能借稱嗎?”
薑衛民狐朋狗友一大堆。更彆說前年合夥的冰糕廠解散了,他雖然什麼都沒要,可他知道稱在誰家。“這好辦,我回頭給你借來。”自覺參與進來了,薑衛民想打探更多細節:“你們其他東西都備全了嗎?怎麼帶過去?地方選好了嗎?”
麵對薑衛民的靈魂三問,薑綿滿意極了,問好啊,就怕不問:“嗯,都弄好啦!我們就在清水河那塊兒,離得近,還有好幾個莊子的人從這邊過去趕集呢。媽媽說到那天現在家活好麵,到地方正好開始炸。”
薑衛民聽著也很可行,妻女願意做,他雖然覺得有點瞎折騰,但計劃這麼周全他也不會說出來敗興。
“爸爸,你會用稱嗎?你要不要幫我們稱啊?你算賬可能也厲害的。去嘛爸爸。”薑綿想到前世崔素蘭抱怨薑衛民沒和她一塊兒趕過集,想著趕集賣東西也算一塊兒了吧。再說自己現在也幫不上忙,媽媽需要個幫手。
薑衛民怕到時候薑綿傷著,便同意了。
頭天晚上薑衛民拿回來了稱還有一遝塑料袋,震驚了娘倆,她們確實是沒想到拿什麼裝。不得不說,老薑就是老薑,隻要他願意,事兒必須給你考慮周全。
這天崔素蘭早早起來活麵,頭一次不知道好不好賣,先活了半盆麵。早飯也沒吃,搬好東西,一家人出發了。
到了地方還很早,隻有仨仨倆倆的人。等攤子支好,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頭次來擺攤,人家也不知道商家手藝高低,得先炸一批麵泡出來,正好當早飯。
薑綿家的麵泡和彆家得不同,裡麵加了蔥碎,聞著就比彆家的香。金黃的麵泡一出鍋,還真有來問價的:“麵泡啥價呀?”
崔素蘭報出定好的價:“兩塊錢一斤,和裡麵是一個價。”
“來兩塊錢的”來人也是小攤販,急著趕集,還沒吃早飯呢。
薑衛民負責稱重,麵泡這種東西不好控重,給人高稱人也高興不是。
果然,這人很滿意:“大兄弟,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