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不能啊,羊好養我都問過前街的三大娘了。咱們有空去河邊放羊,它會自己吃,平時割點青草喂喂,最好喂到麩皮啥的。媽,咱養吧!”
“像這草都不用特意割,咱薅的這些它都吃。”
崔素蘭琢磨著好像能行,正好前兩年家裡養了豬,嫌味道大又吃得多,早就不養了。豬圈老是荒著,要不改改做羊圈?“這得回家和你爸商量商量,漏了他回頭生氣。”
“好嘞。”
母女倆一到家,薑綿就把事情和薑衛民說了,詢問對方意見。
薑衛民琢磨了下,這家養羊挺便利的,也沒啥不同意的。隔天趕緊帶回來兩隻小母羊。
軀體是白色短毛,泛著光澤一看手感就不錯;細而直的角既秀氣又危險,耳朵長而大,寬闊下垂,似兔耳。從脖子開始連著整個羊頭都是紅褐色毛毛,區彆在於一隻是全頭無雜色,另一隻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帶。一看就不是本地羊。本地有青山羊,整體被青灰色長毛覆蓋,鼻頭形似黑色桃心,又稱“狗羊”。薑衛民說他買的是波爾山羊,據說這種羊成長速度很快,繁殖性好,且非常好養活。
不管是不是有這些優點,單從顏值,乾淨層麵看,波爾山羊是落在了崔素蘭的心尖上了。看看人家為了愛羊,那個積極呀。一下午就和薑衛民一塊兒改造好了羊圈。
已經下午四點多了,薑綿給兩隻小羊換上結實的繩子,牽著去河邊放羊了。
路上小羊很怕生,不太肯走,薑綿又是吆喝又是拖拽的,好不容易給領到河邊。已經滿頭大汗了,路上耽誤不少時間,村裡放羊的人家已經從河南岸放到了河北岸。薑綿頭一天放羊主要是讓它們適應環境便留在南岸。
小羊到了河邊就省心了,河岸被大柳樹的陰影覆蓋著,溫度適宜,岸上的青草鮮嫩可口,是以兩小隻吃得頭都不抬。薑綿把繩子分彆係在兩顆小楊樹上,坐在岸邊田埂上吹著風,彆提多自在了。
薑綿知道爸媽都不是能存住錢的人,早在買羊之前就和他們商量好了,等小羊長大了賣了錢要給自己一份。雖說爸媽有敷衍的成分在,但是答應了不給自己就鬨。
小羊吃了一會兒嫩草就不吃了,這時候就需要挪地方了。薑綿剛才就看中了一塊兒地方,羊群基本沒踩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