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綿連連點頭,“嗯嗯,爸爸真好!”
“咳咳!”突然崔素蘭在一旁咳嗽了一聲。
“媽媽也好!”哎!端水好難啊!
“衛民你先給爹娘那邊送幾斤,芫荽都收了,不給送點不好看。剩下的左右鄰居送點,永立家也彆忘了。對了,大哥、大姐和小妹那邊送不送?”崔素蘭趕緊提醒丈夫先把人情走了,再說賣錢的事兒。
給長輩送那時應該的,哪怕他們不好,但是你不能不孝敬他們。在村裡住就是這樣,輿論力量特彆大,且帶有很濃鬱的個人色彩。要想不被中傷,結交幾個鄰居是不錯的。一個是鄰居住的近,有事好幫忙,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嘛;另一個同樣是鄰居住的近,他們的話可信度高。
再一個人是群居動物,信息流通很重要,崔素蘭這一休養身體,一家子都不太社交,有點脫節了。送點小東西維持一下交情,省的什麼時候被造謠沒人幫。
她一說薑衛民就懂了用意,沉吟片刻道:“那就爹娘那邊、鄰居和永立家吧。那幾家不送了,也沒人幫我一點,還想要我的東西啊。”
“對了,你娘家那邊也送點,兩邊老人呢,不能隻送一邊啊。”
崔素蘭現在不喜歡回娘家,薑衛民要送是他的心意,說明重視自己。她才不會推脫,不過……“衛民,你有時間去小崔莊一趟吧,我就不去了,身體才剛好一點,不能折騰。”
薑衛民理解,:“行啊!我明天送了綿綿直接去,送太晚不好看。”
吃了晚飯,薑衛民挨家送了三斤芫荽,其實村裡現在家家都有種菜,並不缺。但你要做這個生意,多少要有點表示,不然會顯著忘本。
第二天一大早薑衛民先安置好薑綿,去嶽父家送菜也不是單送菜,這些年嶽父家幫著自家也不少,小到綿綿的衣服,大到家裡的家具都有給,對比自家爹娘那是可以的了。
撿著幾家剛擺上的小攤挑了點水果,割了點肉,匆匆往嶽父家奔去。
“衛民來啦,給你老丈人送啥好吃的了?”
現在不是農忙,小崔莊街上占了不少人閒聊,有健談的見著薑衛民總要調侃幾句。
“衛民姑父快回家吧,大爺爺正在家呢,我剛才看到他在門口打牌嘞。”
崔素蘭家輩份高,有那四五十歲的喊薑衛民姑父,他初時不自在,結婚這些年也都適應了。一邊和人打招呼,一邊往嶽父家趕。
崔素蘭娘家住胡同口,早有人來報信說女婿上門了,崔重山在打牌,王桂香看小賣鋪呢,這會兒沒人就在胡同口迎人,遠遠見到薑衛民忙招呼,“衛民來啦,我還當人說笑的呢,快!快!回家坐。”
“大娘最近挺好的不?今年家裡忙,素蘭身體不好好長時間沒過來看您們了。”
兩人說著話往家走,走到門口,薑衛民和崔重山他們打招呼,先和嶽母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