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很快就到了立春。
山上的雪化了下來,大樺樹上抽出了嫩嫩的綠芽,一隻燕子在莊行和大春的屋簷下築了巢。
今天中午陽光正好,大春回來的時候,抱著紙墨硯筆。
“大春,考的怎麼樣?”莊行問他。
“算術太難了,隻做對了兩道。”大春把結課禮放下,撓了撓頭。
一共十二道題,要做對八道才算合格,這麼看來大春的文字題已經全部過關了。
算術題裡有兩道是十以內的加減法,隻要會掰手指頭,就能算對。
超過十的加減法,對於大春還是太難了,不過他們上山來本就不是為了學文化,能識字,看得懂道經,就算是可以了,算術這方麵,道長不會強求。
大春還沒練出真炁來,他下午接著去舞劍坪習劍,莊行則是去聽道法課和符籙課。
初入門的道法,都是些小把戲,莊行學了一月,隻能吹出一陣微風,飄出一小束火苗。
據清虛子道長所說,道法不學個五年十年,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倒是省了用打火石點火的功夫,晚上想在灶房燒熱水洗澡,隻需要醞釀一會兒,就能在手指上憋出一道打火機似的小火苗。
雖然這兩手實際上沒什麼殺傷力,但鄰居的孩子們,都為之震驚不已,他們大概是很期待很喜歡這種掌心托火的中二感,平日裡練劍都勤快了許多。
至於符籙,這門課程和道法課是綁定在一起的,想要學符籙,就必須懂得道法的原理,符籙的本質,就是把道法儲存在符紙裡。
比如當初莊行上山趕路時,道長們用的點火符,那就是一種十分常用的火符,製作方式非常簡單,有筆墨和紙,莊行都能畫出來。
甚至對於莊行來說,不用紙,用竹片刻也行。
因為他的真炁極為鋒利,即便是在堅硬的竹片上,也能留下痕跡,發揮出效果。
但芸苓就不能用竹片畫符,芸苓隻能用柔軟的紙畫符。
其實畫符不一定要用黃紙,宣紙、絹帛,這些都可以用來畫符,但宣紙太薄,不易保存,絹帛相比黃紙來說又太過昂貴,性價比太低,所以大多數時候,符籙都是以黃紙作為載體使用的。
除了點火符和鼓風符以外,莊行還學了保家符的畫法。
保家符,是一道很特殊的符籙,像是點火符和鼓風符,不管是誰,畫出來的效果都是一樣,就是點火和鼓風。
但保家符並非如此,保家符雖然被稱為“符”,實際上不過是把畫符者的真炁封鎖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