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內政才是朝堂重點(1 / 2)

大宋龍廷 小蘇打摻了水 5321 字 10個月前

趙傭近期發現,朝堂上好像又有點不安穩了。

這幾個月,趙傭是耍賴皮,裝瘋賣傻,好不容易才維持了朝堂的穩定。

但是隨著現在身體越來越好,下麵的官員好像有點恢複原狀了。

最明顯的一點,新舊兩黨好像又有點對立了,這可不行。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變法,雙方的觀點始終無法統一。

要說王安石這人,確實是個千年的妖怪。

曆史上有名的變法中,堅持變法的都是異類,管仲是,商鞅是,王安石也是,甚至未來的張居正也是。

但是,趙傭最佩服的還是王安石,牛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曆史上同時擁有這幾個稱號的人屈指可數。

作為臨川人,能從那樣一個小縣城出來,非常不容易。

趙傭也聽說過,臨川一中,是未來江西最好的學校之一。

說起來,王安石到現在死了也就10年,影響很大。

趙傭不是趙熙,有很強的曆史局限性。

對於變法的內容,趙傭有自己的判斷。

有些變法無疑是走了偏路,比如青苗法,在執行過程中逐漸偏離,成了高利貸。

再比如免疫法,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畢竟錢不是萬能的。

用錢來免除勞役還算勉強,免除兵役久不對了。

民壯如果都不願意當兵,不願意為國家出力,久而久之,沒有兵員,怎麼應對遼、西夏的進攻。

特彆是江南,大部分是富裕人家,肯定不願意當兵。

就算是現代,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強製服兵役是趙傭認為最正確的一條路,不是說有錢久能免除。

百姓連保家衛國這樣的道理都不懂,哪裡還會在國破的時候拚命。

為了這事,趙傭跟章惇、蘇轍幾位重臣商討了很久。

目前有兩件事,是趙傭堅持的,兵役之外還有賦稅。

簡單說就是田稅,趙傭堅持按照田畝收稅。

後世一直到了社會主義,都是按照這個辦法來的,證明完全合適。

每畝田都是十稅一,這可是重稅了。

趙傭的意思,就要用這個重稅來逼迫老百姓開荒。

百姓新開荒田,三年不交稅,後五年三十稅一,再十年二十稅一。

由官府與百姓簽訂正式契約,承認田地歸屬的同時規定好稅率。

同時,如果百姓家人口有增加新丁,不管男女,每人可以有一畝的養身田,十八歲前不收稅。

對趙傭提出的建議,幾位重臣都是一臉的苦相。

怎麼可能實現?

大宋也是一樣,田地兼並非常嚴重,大部分田地都在地主手裡。

不管朝堂收多少稅,他們馬上就會轉嫁到百姓身上。

趙傭何嘗不知道這一點,之所以提出來,就是因為這一點。

“所以,朕要做一件事,增加人口,增加田地。”

中原已經滿了,這麼多人口都聚集在繁華之地,外圍土地沒了。

雲貴、兩廣、川蜀、西北、東北這些廣袤的領土都被占了。

說是大宋,其實連唐一半都沒有,怎麼玩。

“蘇相,朕已經派人前往荊湖南路,必須想辦法把這些地方整理出來。”

“官家,僅僅一個大澤,我們就繞不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