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姑娘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還請諸君隨朕同行!”
“陛下之命,老臣莫敢不從!”老淚縱橫的王翦鄭重地下跪,行禮。
王賁等人也一同下跪,眼中都是無限的感恩和激動。
“好了,都平身吧。”嬴政做了個深呼吸,“除了王翦,王賁外,朕屬意蒙武,楊端和,王綰五人封王。先彆跪,聽朕繼續說。這幾人都是這次天下一統中功勞最大的,本來文臣裡,你李斯也該封個王的,但如今這個局勢給你封王,天下人不服。所以就封侯吧,你的兒子也封個伯,獨立出來。”
“臣謝陛下隆恩,臣這一世願隻為陛下效力!生死不離!”李斯再次行了個五體投地大禮,並做出了自己的承諾,是的,他願意為秦始皇殉葬,這也是他能保住自己家族的最優解。
“起來吧。”嬴政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異姓王之外,朕另有十三個皇子已經成年,朕打算效仿蕭姑娘所說的科舉,對他們進行一次考核,成績優異者便分封到地方去為朕牧首一方。所以朕希望你們儘快擬定出一個分封的方略來,特彆是像齊國,楚國這樣的大國,該拆就拆了。”
“臣遵旨。”眾人齊聲說道。
“另一個就是戰略要地的軍區建設和老兵裁汰的問題。”嬴政看向了尉繚,“勞煩愛卿和蒙卿一起做一份方略出來。”
“遵旨。”尉繚平靜的回答道。
“最後關於其餘功臣的封賞和爵位,交由王綰,李斯,馮去疾,馮劫你們四人一起去商議,給朕一個條陳,務必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諾!”四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嬴政最後將目光落在了扶蘇的身上,“你也要參加這次的皇子考核,但比起他們,你的任務更重,直道的修建才是你真正的考場,不要讓朕失望了。”
“請父皇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許。”扶蘇神情鄭重。
“好了,各位先去忙吧。”嬴政頓了頓,“扶蘇,李斯,蒙恬,蒙毅留下。”
剩下的人不敢怠慢,連交換眼神的舉動都沒有,行禮之後小步快走的退出了大殿。
又一次,令人不安的寂靜籠罩了所有人,被留下的幾人都在恭敬地等待著聆聽始皇帝的聖訓。
“諸位,大秦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宛如晴天霹靂,蒙恬,蒙毅,扶蘇,李斯瞬間都被始皇帝的這句話嚇得麵色蒼白。
因為哪怕到了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這份危機,特彆是在了解了未來後,他們都相信自己和偉大的陛下有能力解決一切困難。
嬴政幽幽的一歎,將自己最擔心的問題,即如何安置,封賞天下兵卒的焦慮告訴了一眾人等。然後問道,“如之奈何?”
李斯聽罷,眼中閃過一抹狠決,“陛下,臣鬥膽,請陛下依舊征發五十萬軍民,南下百越!”
李斯此話一出,扶蘇瞬間就領悟了李斯想做什麼,“父皇,不可啊!這會寒了大秦子民的心的!”
嬴政目光渾濁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那你覺得該如何做?”
“兒臣,兒臣不知。”扶蘇慚愧地垂下了頭,雖然他追求儒家的仁德,但他不傻,他清楚的知道這種事仁德可管不了。
秦始皇並沒有因此感到什麼失望,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自然也不會強求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兒子。
“陛下,這天下的仗還沒有打完。”蒙恬這時說道,“六國叛逆此時必然在相互奔走,聯絡。臣覺得,陛下可以推遲一下諸皇子和大臣分封的事宜,讓地方鬆動一下。”
秦始皇理解了蒙恬的思路,既然這一仗要打,那不如就早打,把人口打到合適的範圍最好。
至於自己會不會輸?他相信自己不會。不就是再把天下犁一遍而已,既然能做第一次,就自然能做第二次,他的雄心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消減。
“父皇,不妨再等等蕭姑娘,也許後世有辦法了?”扶蘇提議道。
秦始皇沉默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諸位回去多想想,不急於一時。”
眾人離開後,嬴政獨自一人坐進了他的皇座裡,空蕩蕩的大殿如墳場般死寂。大門和窗戶被再次打開,半空中的光幕裡傳來了有些歎惋的話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聽見這樣的詩句,始皇帝愣怔了許久,他的心中莫名的升起了對後世的向往,一個能寫出這樣璀璨文字的後世,他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帝國能繼續走到這樣的後世去,哪怕是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