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國政的推進和係統升級(2 / 2)

“然後建立軍校,把這次靖難有功的中下級,特彆是下級軍兵都拉到軍校裡來,最好立下祖製,曆代大明皇帝都必須是軍校校長。任何試圖改變這一點的文臣,都是亂臣賊子。”

朱棣再次點頭,他對誰來管理軍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第二步,建立一個臨時的土地核準衙門,讓他們專職的去完成這次的土地核對。當年太祖皇帝也是用的國子生去做的這件事。”

朱棣繼續點頭讚同。他知道,這件事直接交給六部是辦不好的。“地方官吏要是能配合的,以後朕也會重用。”

特事特辦,主要是為了廢除徭役做準備。至於這個政策能不能推行下去,朱棣扯了扯嘴角,補充道,“讓高煦帶五千人跟著去。”

道衍表示支持,看了看自己的筆記,說道,“這個徭役廢除的政策不會是獨立的,也不可能獨立推動,蕭姑娘的話肯定沒有說完,下次直播時陛下要多問幾句。”

“此話怎講?”

“既然要廢除徭役,給百姓減輕負擔,後續的稅收方法肯定也是要跟著變的。”

“兩稅法不行嗎?”朱棣可不是徹底的武夫。

姚廣孝不置可否,很多事不是他不懂,而是一時間想不到,“苛捐雜稅肯定要強力廢除,關鍵還是人。”

朱棣歎了口氣,他對國稅局這個概念很期待,但能不能成功他並不知道,目前隻是保持著試一試的想法。

道衍輕敲著桌簷,“教育權必須收回來。”

“哪有這麼輕鬆。”

“既然蕭姑娘能幫我們普及教育,那以後收回教育權就是必然的。”道衍篤定道,“紙張的發明讓門閥貴族消失了,那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不能再進一步呢?”

“知識大爆炸。”他坐直了身體,咀嚼著這個定義。

如果說以前的他,還因為被困在曆史的牢籠裡,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所以隻能追尋著一些過往的腳步而前進。

那現在就不同了,一個真正能抵達未來的藍圖已經逐漸在他的麵前展開,他已經不再迷茫,他相信自己能做得比原來的曆史更好,更偉大。

“藩王的政策如何?”朱棣繼續問道。

“可以推行,關鍵就是要形成蕭姑娘嘴裡說的利益集團。”道衍指出,“而且不夠,還要在民間創造出一批新的,歸屬於國家的海貿力量。”

“哦,怎麼弄?”朱棣來了興趣。

但道衍暫時沒有頭緒,“我隻有一點小的想法,要是想讓海貿在以後不被文官廢除,光是皇室,勳貴,宗室結成的利益集團是不夠的。要在民間培養新的力量,特彆是能分化傳統地主的力量。”

朱棣深以為然,隻有這樣他的皇權勢力才能更好的深入到地方去。

“農學院的事情可以最先搞起來,弄一部分知道種地的讀書人和厲害的農人進來。”朱棣提議道。

“陛下手中有刀,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沒人敢反對的,隻需要做好篩選即可。彆讓那些隻知道袖手談心性的人招來就可以了。”

朱棣嗤笑一聲,“這簡單,來農學院是要真的種地的,那個紀錄片裡的那些專家,博士,哪一個不是要親自下地的。就憑這一點,那些錦繡文人就不會來了。”

“多招攬一些貧苦的讀書人是不錯的。”道衍意味深長地說道。

“宗室大和解呢?”朱棣問道。

“看陛下您自己了,做了能提高陛下聲望,不做也無礙。”

朱棣沉默片刻,然後讓身邊的黃儼傳旨,“懿文太子一脈,遷入鳳陽居住,賜地一百畝,準其後人務農為生,不收賦稅,不服徭役。四代後準其參與科考,期間子嗣若在農務上有進益,可進入農學院學習。”

道衍品味著這道聖旨,頓時覺得朱棣有些不厚道,說好的大和解,結果還是把人家往風口浪尖上去推。

他望向了窗外,風流萬裡,雲卷雲舒,時代正在朝著他無法理解的方向悄然轉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