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時運不濟的周瑜(2 / 2)

周瑜的眼角跳了跳。

“不得不說,孫策是有點政客素質在身上的。”蕭盼盼頓了頓,“之前已經說過了,孫家的用人策略是以親戚為主,孫策當時手上有六個郡,除了他自己管一個,剩下的四個都在他親戚的手裡,太史慈都控製了六個縣,而周瑜隻拿到了巴丘一個縣。怎麼說呢,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另外,他還有個中護軍的職位,但他並沒有進入中樞決策層,而是在外帶兵,這個中護軍就算是擺設了。所以,周瑜在孫策時期的地位其實並不高,最多算是一個重點關注的儲備力量。而周瑜真正的崛起,恰恰是在孫權時期。”

蕭盼盼喝了口水。

“孫策死後,周瑜帶兵奔喪支持孫權的舉動,讓他第一次獲得了中樞決策權。但孫權對周瑜的態度基本上和他哥一樣,十分看重,但依然當成邊將在使用。赤壁之戰開打前,孫權詢問了無數人的建議,就是沒有他。如果不是魯肅提醒了一下,孫權還想不起已經再次變回了邊將的周瑜。”

周瑜扶額失笑。

“赤壁之戰後,周瑜正式在東吳崛起,可越是這樣,孫權對周瑜的態度越是迷離。南郡之戰時,程普公然的在軍中唱反調,甚至對周瑜有陵侮的行為,對此孫權卻聽之任之。這也難怪人周瑜要用兵跟劉大爺換張飛了,還一直不忘要讓關羽幫自己打前鋒,誇人家是熊虎之將。”

蕭盼盼搖了搖頭。

“站在孫權的立場上來說,也許越是這種軍中的對立,越讓他滿意吧。但這樣的態度,側麵拖慢了南郡之戰的過程,客觀上給了劉備和二爺發展壯大的機會,也算是某種命中注定了。”

作為江東十二虎臣之首的程普,對於蕭盼盼的這種說法是不屑的。至於周瑜這個人,他從來都看不上。

“實事求是的說,赤壁之戰的高光,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周瑜本身的不如意。而他的早逝原因裡是否存在著心中鬱結的影響,也說不清楚。隻能說,時也命也。沒有得到東吳原始股的他,很多時候也是無可奈何的吧。”

蕭盼盼思考了片刻,“其實有一點我一直很好奇,周瑜很早就定性了曹操會代漢自立,也就是說,他對當時天下時局的判斷是精準的。但這份眼光並沒有落在他自己的身上,從一開始他就一直在當一個臣子。可恰恰因為他的這份能力,讓孫權反而難以放心他這個臣子。”

“周瑜的整個二分天下的規劃,還有進益州的打算,在孫權看來跟當初他哥借兵去打吳地時是不是很像呢?畢竟蜀地可比吳地要更適合割據。而東吳的人才結構和極低的合法性,注定了孫權不可能放心任何人去幫他鎮守蜀地。”

“為了入蜀,周瑜還提出了和孫權的堂兄孫瑜一起行動,這也是他在表達自己並沒有私心。但孫權這個人是一個對眼前利益十分狂熱的人。”

蕭盼盼頓了頓,“曆來入川作戰想成功,都需要利用其內部的矛盾。這種需要耐心去鋪墊,才能獲得結果的事情,恐怕孫權本人並沒有多少興趣。所以他在周瑜緊鑼密鼓準備入川的時候,已經在京口和劉備達成了借南郡的協定。”

“而且,如果真的按照周瑜的打算,由他成功入川的話,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他背後中箭,然後被判定為自殺而亡吧。”

周瑜一愣,背後中箭還是自殺嗎?緊接著,他就品味出了這句話的笑點在哪,忍不住笑了起來。

“總之,周瑜的這一生,用時運不濟來形容大體是不會錯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