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氣地咂巴咂巴嘴後,他把自己在一旁吃瓜的好大兒抱到了懷裡,嘟嘟囔囔地在麵板上寫下了自己早就想好的問題, “你說咱給後世立的規矩有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
朱元璋的問題讓蕭盼盼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思考了片刻後,她嘗試著解說道,“第一,國家稅收來源和結構的極度不平衡。”
朱元璋想到過這一點,畢竟蕭盼盼之前講述了給明朝滅亡的原因有稅收方麵的不足,但他並不覺得自己要定下的政策有什麼問題。
“您是一個將小農經濟思維徹底貫徹到國政之中的皇帝,在製度設計上您就沒有考慮過朝廷富裕與否的問題,三十稅一的田稅,幾乎不收的商稅,同時禁止濫發徭役,更有冬季農閒的徭役不能超過一個月,還有非常具有操作性的食鹽開中法,和自給自足的軍戶製度。”
蕭盼盼不由的一歎,“您知道這天下的財富都是從土地裡種出來的,所以您嚴禁胥吏下鄉盤剝百姓,以糧長的方式,把權力下放到了村。這也是洪武年間,底層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的根源。”
朱元璋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這樣有什麼不好嗎?”
“您的政策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夠成為一個國家長期發展的終極指導綱領。之前已經說了,您把唐朝的製度嫁接到了明朝,所以明代的稅收采用的是兩稅法和實物稅。”
蕭盼盼回憶著自己大腦裡不多的知識儲備,“這套稅收製度的根基是唐朝的均田製,為了能適應這項製度,您將均田製演化成了軍戶製度。”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迭代升級的府兵製,您以皇帝的名義分發田地給軍戶,軍戶家因此得到一定特權,另外還有食鹽稅的補貼,各種賞賜等。在需要征兵時,自然由軍戶出丁。不過和唐朝不同的是,這些軍戶的土地本質上由國家管控,而不是大地主管控。”
聽到這的李世民認真的思考了起來。
明代中後期的軍戶們在知道這項製度的原始模樣後,眼中瞬間浸滿了委屈和怨憤。現在的他們彆說賞銀了,就是打仗死了也不一定有撫恤。
“您的這項政策和唐朝的均田製一樣,早期的時候還能維持,到了明朝的中期就算是徹底廢了。”蕭盼盼指出,“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軍戶體係的崩盤導致的不止是軍隊戰鬥力的下降,而且是大明朝廷本身稅收基本盤的動搖。”
張居正將蕭盼盼的這番話一字不落的記錄了下來。
“剛剛已經說了,大明的稅收來源是過於單一的,農業稅為主,商稅幾乎不收,海貿的收益也隻有朱棣時期能瓜分一些,其餘時代基本上吃不到。然後就是鹽稅,礦稅,路卡稅等等雜稅。”
蕭盼盼在心裡一歎,稍微複盤一下整個明朝大致的稅收體係,她這個經濟學的門外漢都覺得頭皮發麻,就這樣還能讓一個偌大的帝國撐了276年,也算是奇跡了。
聽著蕭盼盼算的這筆賬,朱元璋的後代們也跟著頭皮發麻了起來。
“接下來就是關鍵了,作為皇帝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農業稅都是皇家能拿的。”
朱元璋眼中閃過了冷冽。
“一定屬於皇權的農業稅來自軍戶,而其餘的農業稅則需要靠文官對地方的影響來補充。所以,您現在理解軍戶製度崩潰後,大明稅收基本盤也跟著動搖的原因了吧。”
“父皇,既然軍戶的稅收沒了,那以後是不是隻能靠文官幫著收稅了?”朱標問道。
朱元璋歎了口氣,寵溺地撫摸了一下自己好大兒的臉蛋,然後點了點頭。
“接著,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考點,那就是隨著軍戶製度能提供的稅收減弱,皇帝本身的收益其實是在增加的。”
“啊?”朱元璋一愣。
小朱標這時更是摸不著頭腦。
他們父子二人不知道為什麼,但朱棣後的皇帝們知道,因為皇莊。
“軍戶製度崩潰的根源是承諾給他們的土地被侵占,侵占的主力有四類人,武勳,文官,宗室,還有代表皇帝自己的皇莊。”蕭盼盼搖了搖頭,“前三者出來兼並軍戶的土地我都可以理解,最後那個玩意兒冒出來吭哧吭哧的挖自己的統治基礎,就頗有些黑色幽默的意思了。”
聽見這一段說明,曆代皇帝都切實的感到了某種奇妙的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