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神話的背後和政治文明的雛形(2 / 2)

孔子也是不禁莞爾,因為按照蕭盼盼的說法,天庭存不存在也是老百姓定性的,天庭自己也決定不了。

“在了解到了華夏神話的核心後,我們再來看國家的誕生。”蕭盼盼頓了頓,“按照我們當下時代的考古發現,大致可以推斷出,華夏文明是一個多點並發,同時以一個超大族群為中心而不斷聚合的龐大文明體係。”

“這一體係的最重要標誌就是各個部族開始以自己的部族首領冠名,黃帝的軒轅氏,炎帝的烈山氏,顓頊的高陽氏,堯帝的陶唐氏,舜帝的虞氏等等。而這些部族的社會活動也是逐漸關聯,聚合甚至鬥爭的。”

“比如按照傳說,軒轅氏虞烈山氏都是少典氏的分支,黃帝和炎帝都是少典氏首領的兒子。拋開這種細節,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軒轅氏和烈山氏有著源遠流長的交流和往來,這也為後來的大聚合提供了根基。”

隨著蕭盼盼的說明,孔子的弟子們進入到了小蜜蜂模式,在巨大的典藏室裡來回奔波,不斷的翻找文獻裡的各種記錄,渴望整理出一條最明確的時間脈絡。

“各部落的聚合一開始是緩慢的,特彆是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中心的幾個巨大部族,這兩個地區的內部就存在著無數的小部落。因為神農氏對農業和醫藥的推廣和貢獻,各部落都自發的尊其為首領,直到生存空間開始越來越小。”

“第一次主動意義上的部落大聚合來自黃帝,軒轅氏在黃帝的帶領下,糾正了神農氏衰弱後造成的部族混戰的局麵,即史書中記載的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和軒轅乃習用乾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在取代了神農氏成為各部落的新首領後,黃帝對各部落的居住地域進行了重新分配,但這並不能解決生存空間不夠的問題,於是黃帝開始帶著所有的部落北上,開辟新的空間。與此同時,位於東南地區的大族群蚩尤氏也在北上,雙方因此在華北平原爆發了戰爭。”

“逐鹿之戰原來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嗎?”孔子有些意外,自言自語般的說道,“這樣的話,的確解釋了為什麼雙方都會北上了。”

“拋開這段曆史的各種神話記錄,最後可以確定的是黃帝贏了。之後,他在逐鹿山下建造了城池,然後舉行了“合符諸侯”的大會盟,讓所有的部落首領向他臣服。”

“同時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聯盟權力體係,設立了四大主官,和春夏秋冬中五大權力體係,而且居然還非常先進的設定了監察係統,左右大監。”

蕭盼盼眉頭一皺,在心裡吐槽道,您老人家可千萬彆是穿越過去的啊。

“在完成這一切後,黃帝開始了天下巡遊,先是大軍北上驅逐了一個叫葷粥的遊牧部落,南下到了長江中遊的大湖區,登上了湘山,東邊抵達了泰山和琅琊山,西邊到達了隴西一帶,登上了崆峒山。”

“也正是因為這次黃帝實現的部落大統一,讓華夏文明有能力去應對之後的那場超級天災。也正是這場天災,徹底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因內核。”

“大禹治水。”無數的帝王將相不約而同的說出了這個詞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