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人才不是這樣當的(2 / 2)

“這種能分權的人還包括真正有才能的實乾家,畢竟科舉好不容易降低了人才定義的規範。以前的人才要能上馬治軍,下馬安民。”

“現在,會背一點所謂的四書五經就是人才了,完全不用去學真本事了。”

“你們趙家的皇帝對此也樂見其成。”蕭盼盼眼神裡滿是不屑,“不止是趙家皇帝樂見其成,無數的皇帝都樂見其成。於是一個國家幾乎所有的資源都被投入到了這件事上去,最後培養出了一大群隻會刮地皮,放高利貸的廢物。”

“這幫人還自詡清流,清貴,整天屁事不乾,隻會挑毛病,看見那種會做事的人就開始道德譴責,道德圍剿,從而顯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多高尚。好像那些肮臟事你們這樣的人沒有乾過一樣。”

“而作為皇帝,還傻了吧唧的支持這種風氣,美其名曰風聞言事。目的不就是擔心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不穩嗎?擔心有個才能卓著的人出現,成了權臣,搶了自己的位置嗎?”

“所以一有這樣的人出現,就瘋狂的打壓,搞以內耗為主的製衡,還因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覺得自己是什麼政治高手。”

“但最後的結果就是,官員的考評體係完全被讓渡給了這幫隻想睡覺的庶族士大夫。在曆史發展上經常出現這樣的一幕,一開始官員考評還是三年一次,後來變成五年一次,最後乾脆就不考了。”

“接著,無數的士大夫就開始按照同鄉,坐師,地域的關係私相授受。一邊瓜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產,一邊打壓任何敢做事的人。”

“這種習慣下,張居正搞個考成法就徹底把無數的庶族士大夫得罪死了,等張居正一死,考成法就被廢除了,萬曆這個傻缺也被各種忽悠,最後隻能躲在皇宮裡搞非暴力不合作,大家一起躺平等著大明自爆。”

張居正此刻覺得好累,特彆是看著眼前的小胖子又在一邊抹眼淚,一邊抄書的樣子,他一時間是真的頭疼無比。

“關於人才定義,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漢武帝和儒生狄山的。”

劉徹豎起了耳朵。

“狄山這個人支持和匈奴和親,各種批判張湯,弄得自己多麼的偉光正。最後漢武帝問他能管多大的地方並保證那裡不被匈奴入侵。”

“他也算有自知之明了,沒有厚著臉皮說自己有什麼宰相之才。漢武帝的標準也越降越低,最後降低到了一座城,這貨終於找不到借口硬著頭皮去了,最後被匈奴砍了。”

漢武帝嗤笑一聲,廢物。

這段曆史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很多士大夫看來,這是漢武帝迫害儒生的證據。

“你們宋朝也有一段類似的曆史。宋神宗趙頊想找人治理黃河,覺得司馬光讀了這麼多書挺牛吧,讓他去,結果呂公著說,這不是善待儒士之道。”

蕭盼盼無語,“你們儒家的知識分子擠占了所有人的上升通道,現在遇見事了你們不去乾,誰去?合著你們除了用筆杆子舞文弄墨,指桑罵槐之外,就什麼都不會乾了是吧。”

三個被點名的人,除了宋神宗本人之外,其餘兩人都是一臉尷尬。

“一個國家,總是要有人做事的,多少做點,人才不光是用來給皇帝搜刮財富和維穩的。還有,會讀點儒家經典的人不等於人才。最多算個文學,曆史專家而已。”

趙匡胤真的是受不了了,不是受不了蕭盼盼揭露的事實,而是真的不想再聽這幫讀書人的那些破事了。

於是他忍不住問道,“我到底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