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在古田召開的會議(2 / 2)

“隨著隊伍的壯大,人員成分的複雜化,各種問題開始冒頭,比如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習氣滋生,過度重視軍事,忽視政治建設。教員和其他將領也因此發生了分歧。”

“與此同時,部分軍內領導也不滿教員的領導,在第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教員落選前委書記,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到地方指導工作。”

此話一出驚到了各時空的帝王將相,這是什麼操作?兵諫?怎麼就把人選下去了?人是能被選下去的嗎?而且這人還真走了?

“他就這樣離開了?”諸葛亮問道。

“是啊,而且這不是第一次了,這是第二次。之前提到的秋收起義,他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判斷,放棄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但中央卻認為他是“放任工農革命軍退走”,是“臨陣脫逃”。後開除了他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

諸葛亮眉頭一皺,提出了自己的不解,“怎麼還有個中央?”

蕭盼盼失笑,“教員並不是傳統農民起義中的某個獨立的領頭人,他是這一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組織的成立就是我之前所說的社會共識的產物,其成立的目標之一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分支組織存在,之前提到的那些起義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中央的支持下,有組織,有領導,有綱領的軍事起義,所以自然有一個中央。”

這下各時代的皇帝們更是感到了毛骨悚然,這就不是一個流寇政權。

蕭盼盼頓了頓,說道,“造過反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支起義軍發展到這個階段,其實就已經到了其最關鍵的時刻。”

一眾有成功經驗的古人們都點起了頭,這個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四軍的領導之一,後來的大詩人陳老總去了組織中央,詳細的彙報了四軍的工作情況。經過中央一個月的研究討論決定,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乾部戰士維護原有領導,明確指出教員“應仍為前委書記”。”

“隨著陳老總帶回來的“九月來信”,軍隊開始整訓,並於當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了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教員被請了回來,重新當選為書記。”

第九次,開了這麼多次會啊。朱元璋十分吃驚。

“這次會議係統地總結了創立紅軍後的鬥爭經驗,劃清了人民軍隊同舊軍隊的界限,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的紅軍,建設成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鑄造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奠定了中國軍事製度的基礎。”

“在會議上,明確規定了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是服從於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服務於人民革命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工具。糾正了單純軍事觀點,非組織觀點,個人主義,流寇思想,民主極端化等問題。”

“至此之後,紅四軍煥發了新的戰鬥活力。”蕭盼盼念道,“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這是教員的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