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這個組織超出了固有曆史的認知(2 / 2)

“這樣錯誤的命令為什麼會被如此的貫徹下去,為什麼那位人能聽之任之?”諸葛亮疑惑不已的問道。

“在廣昌失守後,三軍團老總和奧托發生了尖銳的對抗,斥責其崽賣爺田不心疼,組織內也有很多人對秦邦憲和奧托的軍事策略不滿。”

就這?古代的帝王將相們自己都忍不了了。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按照你們的思路和認知,有槍就是草頭王。在你們的認知裡是不是覺得,“他”是這支部隊的創始人之一,並且有很多和他一起打拚出來的嫡係,所以他就可以當一個草頭王了。”

朱元璋皺眉,在心裡問道,不是嗎?

“這就是我們當下的這個國家叫新中國的原因,她和你們過往的任何時代都不同,她從胚胎開始就在貫徹著組織性和紀律性,而這又是一個共識。”

光幕上出現了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十二個人,六人站著,六人蹲著,他們的穿著格外的樸素,大多都很消瘦,看上去也沒有什麼貴氣,放到人群裡恐怕和普通的農夫差不多。

“他們從來都不是為了當皇帝,當大官而聚集在一起的,他們是為了信仰,為了心中的理想走到一起的,所以他們之間的稱呼是同誌,不是什麼私人的依附關係。”

“在這樣的基礎上,這個組織的上層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最少三人,最多九人,一切重大決議都是集體決策,從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出現決策失誤。”

蕭盼盼撓了撓頭,她感覺自己似乎在打自己的臉。

那麼大的失誤擺就擺在眼前了。

各時代的古人們也是這麼覺得的。

“每一種決策體係都不是萬無一失的,而且出現這種情況還有其它的客觀原因的影響,比如我提過的共產國際的乾涉,還有當時這個組織自身的不成熟。但這並不代表這樣的機製是錯誤的,相反它是先進的。我們稱這種製度叫民主集中製。”

“請解釋一下。”諸葛亮十分的好奇。

蕭盼盼想了想,“這項製度的一個原則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

“組織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彆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

“委員會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能看見“他”在一開始被撤去職務後,又能被選回來的原因。”

蕭盼盼頓了頓。

“在這樣的運作機製下,又有一個思想建設的關鍵武器,叫批評與自我批判。就拿這次的慘痛失敗來說,如果放在你們的時代,領頭的人恐怕會越失敗越固執,越固執越瘋狂,最後直接自爆。”

“但在這一組織中,每個人都會因為失敗而反省,這也有了之後這個組織徹底走向成熟的一次轉機。”

蕭盼盼心緒複雜的歎了口氣。

“最後在執行上,特彆是在軍事任務的執行上,就是“他”製定的支部建在連上發揮了重大作用。還是那句話,這不是一個什麼監軍組織,這個組織是一個橋梁,連通上下,而保證這種連通的潤滑劑是共同的信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