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與其內耗自己,不如逼瘋他人(2 / 2)

後麵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這些人裡,忽必烈的兒子真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他不一樣,他是願意

接受漢化並且一直在推行漢化的哦。”

“好端端的,說他們作甚。”

劉徹和衛子夫劉據及衛青霍去病一家人坐在廳中,也是想借著這機會好好修補下他們之間的關係。

隻是一聽到這元清劉徹就覺得晦氣。

霍去病對此接受良好。

他的軍裡可有不少匈奴人呢。

在他看來,都是人,沒什麼的。

劉據想了想,“表哥,你軍隊裡的匈奴人,他們接受漢化嗎?”

霍去病疑惑地看著他,將周葭給他開小灶送過來的糖果巧克力這類的小零食給了劉據一些,道:

“這個……和他們的日常交流沒問題,算漢化嗎?他們倒是還好,有些匈奴人很害怕,若是漢化,他們也沒有拒絕的餘地。”

有他和舅舅在,匈奴翻不出花來。

劉徹好奇地問:“據兒問這話是何意?”

劉據認真道:“父皇打匈奴,兒臣就要把他們都同化認同我漢家文化,兒臣要讓更多的人都見識到大漢的風采,驕傲於我漢家文化!”

他年紀雖小卻擲地有聲。

劉徹大笑,自是滿意劉據的回答。

漢家皇帝也都不怎麼開心,說咱們就行了,怎麼非要把這兩個異族拉進來呢。

存在感不怎麼高的元朝皇帝驟然聽到周葭提起他們,紛紛意外地抬起頭。

忽必烈聽到這裡頭還有自己的太子,直接被嘴裡的馬奶酒嗆住了。

真金聽到自己的名字也很意外。

“你?”

忽必烈一臉狐疑。

他們蒙古漢子身強體壯的,不似漢家那些柔弱皇帝皇子,這兒子怎麼看都跟遺憾不沾邊啊。

不過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周葭後麵的話吸引。

“朕就知道……”

忽必烈臉上飛速閃過一抹怒氣。

他和太子一心推行漢家文化,倒也不是數典忘祖,隻是清楚漢家有句話說的不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學習了他們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治理他們。

隻是可惜,很多人根本體會不到他的用心良苦。

“父皇息怒,此事我們還得從長計議啊。”

真金歎氣。

那些個子孫後代啊,到底是怎麼乾的,竟然不到百年就亡了國。

忽必烈越想越氣,今天的狩獵也沒有意思了,“回宮!”

他打道回府,而天幕上的周葭還在繼續講述。

“忽必烈一共有12子,但是也有說10或者11的,他的長子朵兒隻早卒,所以我們一般認為真金是長子,真金出生於1243年,他的父親是元世祖忽必烈,母親是忽必烈的昭睿順聖皇後察必,他這個名字,是海雲禪師取得,海雲認為,世間萬物真金最貴,所以取韓明真金。

在真金小的時候,他就受到了漢家文化教育,後來也一直學習著漢家文化,等到了1260年,忽必烈即位,真金為燕王,平日裡和人溝通也會引用不少的漢家經典。

1273年,忽必烈采取了漢臣的建議,立真金為太子,實際上呢,蒙古的汗位繼承是忽裡台大會推舉製度,跟咱們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是不一樣的,忽必烈立真金為太子的時候,說的是遵從太祖皇帝遺訓,也就是成吉思汗啊。

但實際上,他的這個舉動可以說是把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