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的人不多,身處外秦淮河的逍遙宮很雄偉,而且隻是在主道邊,有著一片極寬的青石鋪就的巷口裡。
這座修建於楊吳時的宮殿,最初是道家的一處小規模的修真地。經曆了幾朝更替加持,征收了周邊廣闊的民房和土地,最後擴建成如今的規模,前後五進庭院和宮殿的格局,絲毫不弱於金陵城皇宮某些宮殿。
就和那默默無聞的盛元寺一樣,因為其乃是天台一脈的法係,隋末成了禪門難得的道場。至前朝大唐盛世時,因為幾代禪門高僧的駐錫,自此成為了禪門法係道場。但是盛元寺如今遠遠不能和逍遙宮比,因為規模不及其五分之一!
逍遙宮門口那兩株蒼勁虯曲的古柏,被輕柔細雨澆透的舍利枝,讓人看來更顯歲月的深邃,也多了幾分仙家氣象。尤其偶爾幾聲鶴鳴鹿呦聲傳來,更讓人知曉這是一處仙家境地。
今日因為逍遙宮開壇對外講道,倒也可以見到世俗之人出入,不可便見到這宮前青石道上,來往之人都是輕步細語,顯然怕是打擾宮裡講道仙師,和聽道的各路人物。
此時就在宮前的逍遙派弟子閒暇間,忽然見到有人快步走來,為首的乃是兩個氣宇軒昂的男子。左首的那個紅麵老者,頜下三綹黑白夾雜的長須,自有幾分風采。旁邊也是一個老者,白首皓齒,卻龍行虎步矯健有力!
門口的迎送弟子正是逍遙宮的鄒凡誌,作為代表他似乎認識兩人,一邊主動下階前來相迎,一邊待得這些人近前而來,看著麵前這兩個男子,炯炯有神的眼睛顧盼生威,正一臉和氣的看著自己,卻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敬畏。
不過鄒凡誌亦非普通人,往常來這逍遙宮的各種人物不少,他自然不會有著本分的怯場。表麵上還是風輕雲淡的給為首的兩個人見禮:“原來是燕將軍和陳將軍前來,小道代表師門見禮了!”
“你這小道士,倒是越來越嘴滑了!”一把清朗的聲音傳來,在飄飄灑灑的細雨中,卻是這個白首皓齒的男子慢慢說來。不過他帶著幾分笑意,顯然沒有倨傲的感覺:“許久不見,修行倒是精進了不少!”
細雨、青石、油傘、便服!這行人站在逍遙宮門口,讓人感覺恍若一副丹青!鄒凡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對於這個名不揚金陵的男子,心中的印象自然有著幾分尊敬:“陳大人謬讚了,小道慚愧!”
不過他沒有停留,此刻看著這些人灑灑走來,不知道為什麼心中多了幾分,帶著異樣的感覺。隨後看著這長須微微含笑的男子的眼神,似乎不會令人感覺到張揚,讓人心中多了幾分自在的寧靜:“兩位大人前來,難道也是為了今日講道?”
“當然,難得有幸聆聽高道升壇,恰好貴門有友相邀,於是某厚顏和陳兄一同前來了!”讓鄒凡誌驚訝的便是,這個陳大人身邊的長須男子,似乎隱隱感覺到了什麼,看到鄒凡誌含笑看著自己,心中雖然驚訝,卻也是不動聲色的微微點頭。
鄒凡誌發現,這個男子身後,還跟著四個人。看樣子有普通人也有練家子,尤其其中有著一人身材魁梧,雖然一身便服,但顧盼之間令人忌憚。鄒凡誌也算是逍遙派這輩的傑出人物,看著這個青年的樣子,不由得都心神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