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龍爭虎鬥(2 / 2)

五代夢 寶慶十三郎 10804 字 2024-03-09

周餘樓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在這座小城甚至有些默默無聞,但是他也絕對不是,那種誰都可以輕視的人物。

捕快!

在一座城市裡,甚至一座小城裡,都算不得什麼大人物!但是確實好像又比一般人顯眼,周餘樓就是一個捕快!

捕快的職責大家都很明白!

但是上有縣令、捕頭,很多事情也輪不到捕快去操心!

小城裡幾年難得出一件大事,平時不外乎家長裡短,就是有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憑著捕快出馬的話,一般人基本輕輕鬆鬆搞定。

當然,周餘樓和彆人不同點就是,他十五歲跟隨人做了捕快,曆經後晉、後漢、如今到了大周朝,有人戲稱他是三國名捕。

周餘樓並不在意彆人的奚落,但是對於自己的捕快生涯,還是有些小小的滿意!

阿城!

一個很小的地方!小到橫直不過三裡地!

當天因為地處京杭運河邊上而出名!這裡盛產湖魚水產,因為挨著運河,倒也不缺糧食。

如今它依然有名,乃是因為大清湖方圓三百裡,如今隻有這一座孤城還存在。

成也運河敗也運河!運河給周圍的百姓帶來了幸福,自然也會帶來災難!

不斷的改朝換代,運河周邊的城鎮,幾乎被得勢的軍閥藩鎮掃蕩一空。

大清湖屬於運河支係的淡水湖,方圓三百裡水麵範圍,周圍的漁村城鎮,成了曆次災難的不幸者!

物資的豐富和便利的交通,這些地方成了軍閥們盤征的熱點。百姓紛紛逃離這裡,搬離世世代代居住的水鄉。昔日繁華的運河兩岸,如今成了荒無人煙之處。

阿城能夠保留,一則因為它靠近大清湖,一麵臨水處有碼頭;二來它半依周圍幾百裡平地,僅有的一座山作為靠山;三來就是自前朝唐末以來,這裡就建造了一座以石為牆的小城廓。

經過曆代城主的修繕和不斷的擴充,這裡儼然成了一座易守難攻的城市。周圍大大小小的城鎮都煙消雲散,阿城卻幸運的保留了下來。即使經曆了曆次戰火,它依然保存完好。

到了大周朝手裡,城主雷德因為主動歸附朝廷,得到了皇帝郭威的賞識,一度提拔為聊城刺史。如今雷德雖然已經不在阿城,但是他昔日的家眷親族,大多數還在這裡生活。

有了雷家人坐鎮阿城,自然便多了許多保障!

因為沒有了多大的顧慮,和每天的工作也極為悠閒,周餘樓平時便多了許多的時間。而這些時間便是用來浪費的,至少周餘樓是這樣認為的。

而每當在這個時候,周餘樓便會靜靜的找個地方,去喝上一兩杯酒打法時間。

清湖樓,名字簡單直白,就是依靠這大清湖的屏障,卻也是阿城最好的兩家酒樓之一。

周餘樓平時喜歡在這裡喝酒,不僅僅是因為酒樓挨著清湖邊,也不僅僅是因為,老板是在這裡開了幾十年的老店了,還因為老板魏健是周餘樓的朋友。

喝酒的話,周餘樓喜歡自由自在,喜歡靜靜的享受。最喜歡的佐酒菜,就是花生米!

清湖樓一直都有花生米,這是當天清湖樓的特色。魏健雖然平時很少出手炒菜,但是這個花生米卻一定是親手製作。他說菜做的好不好,就看這些小道。

很多人欣賞魏健的說法,來的客人便大多數都是熟客。可是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便沒有了花生米賣!

周餘樓感慨過,自然知道是什麼原因。大運河被封鎖了,大周國在阿城清湖建立了水寨,嚴格的控製和限令商船的運行。不是說你有錢就能買到東西,進入運河的物資,都要經過大周國水軍的檢查。

許多大商家吃了虧,又投訴無門,便放棄了昔日繁華的大運河。短短幾年時間,居然使得昔日繁華的大運河蕭條,不但百裡不見人煙和捕撈,就是河道也野蘆葦叢生。

難過的熬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朝中自然有人感覺到矯枉過正,專門派人前來大運河沿岸,鼓勵百姓繼續生產。如今四處河岸邊還是沒有多大改變,阿城裡麵的物資卻是豐富了起來。

但是很多物資還是不夠齊備,畢竟許多東西的缺失,不是一兩天可以齊備的,就是如今阿城的酒樓,也沒有幾家有花生米賣!

好不容易得到消息,魏建通過許多的關係,搞到了一批物資。今日這酒樓居然有了花生米,對於周餘樓來說,無異於最好的消息,決定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的五臟廟。

如今中原各地,到處都是荒無人煙,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到處都是吃不飽穿不暖。還能夠悠閒的吃上飯,能夠睡好覺,就得感覺高興了。

因為往往到處幾百裡都沒有了人,自然更是沒有人種植作物,許多昔日少人的城鎮,都變成了荒郊野外。那些昔日賴以生存的植物糧食,都早就不見了蹤影,就是有人種植的話,在自己的土地上都隻會種植主要的糧食作物。

還有幾個人會去種植花生這些東西?雖然花生一身是寶,但是它畢竟不能當飯吃。當然就是有人去種植的話,估計不到收成的時候,就連花生苗都不見了。

現在的人餓的連土都會吃,何況是這些可以吃的東西,中原大地餓死的老弱病殘還少嗎!

中原主要的藩鎮和地方,已經很少有這些作物出現,就更不要說酒樓會有賣了。

現在有的這些東西,都是千辛萬苦的想辦法,從江南一帶販運過來的。魏建雖然隻是個酒樓的老板,但是自小在阿城長大,還是有幾分人脈和關係在的。

雖然各地割據的勢力對地盤和要塞是毫不相讓,但是各家對於往返各地的商家都還很是包容。天下間也隻是聽過,江陵的土皇帝高賴子一家,是個雁過拔毛的主。

據說當年大周皇帝郭榮,在還是後晉當權的時候,就跟隨如今的京洛稅院官頡跌氏,一起去大江南北經商過。

後來皇帝郭威對高賴子一家的作風,大是極為不恥。不過郭榮自己做了皇帝之後,對於這個夾雜在幾大勢力之間緩衝的江陵,卻是極為寬容。

畢竟任何一個勢力沒有了物資的流通,哪怕你有無數的金銀和珠寶在身,也不能當飯吃不是,那最後就隻有等死一途了。就像中原大周朝連年征戰,各地缺少糧食沒有物資,就會花大錢去購買江南的茶葉和糧食,甚至各種生活必須的東西。

這個時代,商人的身份反倒是最吃香的所在。就像這麵前摻水的酒一樣,從江南千辛萬苦運來,酒樓起碼摻了三分之二的水進去。顧客卻沒有絲毫的怨言,誰都知道這酒的來之不易。

彆去指責酒樓,也彆去指責商家,中原各地哪家都是一樣。想喝如果能喝的起,你就隻管放開懷去喝,彆去指責和怪罪!不然你連酒味都聞不到。

對於連飯都吃不起的人來說,這酒顯然是個難題!更不要說能夠進酒樓來吃上一頓了。

“周爺,您安好!”一聲清脆,抬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

周餘樓已經有了些酒意,但是還是極為清醒,聽到了聲音馬上抬頭看去。

一個穿著蜀錦的青年,方麵大耳正抱拳站在桌前,他留著兩撇八字胡,笑眯眯的看著周餘樓,不正是阿城雷家的十七爺雷青鋒。

周餘樓和他吃過幾次酒席,在一次官府的聚會上認識了此人,後來自己在一件小事上幫過他,自此兩個人相熟,漸漸成了朋友。

此人是聊城刺史雷德的族侄,如今在大清湖水寨供職偏將,也算是雷家這代比較有能力的子弟。他雖然吃了官家的飯,憑借的還是家族的勢力和威望。周餘樓曆來看不起這些世家的子弟,不過好在這個雷青鋒似乎紈絝之氣不大。

抱拳也回禮邀請雷青鋒入座,周餘樓臉上不經意露出一絲酒後的笑意,朝櫃台前看了一眼,那裡坐著魏健的小妾宋三娘。

倒不是周餘樓打這個小娘子的主意,實在是這個小娘子平時有些隔路,雖然知道魏健和自己是朋友,卻一直對自己借著酒意走人,欠著酒樓的錢耿耿於懷。

“什麼風把十七少吹回來了,如今不是湖上巡邏正緊,聽說湖邊一帶如今狼群鬨得厲害麼!就是聊城那邊,縣令老爺去了一遭,也說有狼群的蹤跡呢!”周餘樓左手不經意把住了腰間的橫刀,這可是捕快的特征之一,也是周餘樓走在大街上,有人朝自己點頭示好的標誌。

機靈的小二卻是認識雷家的人,也不管周餘樓這個經常賒賬的老主顧,畢竟老板可是和這個周餘樓認識的,看到雷家的少爺上來,不由極有眼裡的,就上來了一副碗筷。

雷青鋒不經意的眼光四處一掃,周餘樓看似沒有注意,可是眼皮顫動間,已經看出了雷青鋒的動作。

可是周餘樓笑嘻嘻的一臉酒態,絲毫沒有變化一般,就裝作不知道的樣子,眼神裡的一絲精光卻收斂了起來。

“某家不才,這次特意回來阿城,卻是回來有事相托周爺!”雷青鋒靜靜的看著周餘樓,拱手施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