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路向南(2 / 2)

五代夢 寶慶十三郎 9664 字 2024-03-09

她瓜子臉居然帶著淺淺笑意,周餘樓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但是看到宋三娘笑吟吟的看著自己,馬上回神笑道:“如此甚好,南邊來的海味,那倒是真要好好嘗嘗了!”

不知道為什麼,周餘樓突然停住,心裡忽然想到,那個人不也是嶺南人嗎!周餘樓一下似乎陷入了沉思,便有些出神了。

宋三娘身邊兩個青年商家,看到周餘樓忽然怔怔的出神,不由居然分開站立,盯著了周餘樓,一臉慎重的樣子。顯然周餘樓捕快的身份,已經令兩個人有些戒備。

就是一旁的宋三娘,看到周餘樓若有所思的樣子,都在一旁神色凝重起來,美麗的大眼睛居然變得淩厲,但是看到周餘樓沒有變化後,整個人是神色才慢慢放鬆下來。雖然沒有看那兩個青年,一側的右手卻在身側微微擺動示意,讓兩個人稍安勿躁。

那白嫩的手腕內側,一隻張牙舞爪的狼頭露出半截毛發,不是仔細注意,誰都不會發現到。

“三娘你先忙,某家還有些小事需要處理!煩請和魏東家傳話,有時間某家便去嘗嘗手藝!還真是許久沒有品嘗過嶺南的海味了!”恍如突然回神,看到大家都看著自己,周餘樓儼然一笑,抱拳轉身而去,絲毫沒有停頓的意思。

“三娘!要不要跟上去!”並肩而立,一個青年對宋三娘壓低聲說道,剛剛刹那間緊張的氣氛一下解除。看著周餘樓的背影,勇勇欲試。

“不必了!鳳兄弟,你可是小看了這位周爺,他的身手不是你能駕馭得了的!”宋三娘微微含笑,看著周餘樓的身形,快速的消失在人群裡。

大家都在正常活動中,忽然,一陣地動山搖,緊接著便傳來一陣呐喊聲,還夾雜著轟然的爆炸聲!

突兀的變化,讓街上的人們措手不及,轟然失聲四望。有些人一時沒有回過神來,看到大家亂了,也便慌張了起來。

聽聲音和動靜,應該是大清湖方向傳來,那裡可是有著朝廷水寨駐守。大家一時間都愣住了,但是本能的驚慌還是讓大家四處逃竄。宋三娘幾個人相視一對,快速的推著獨輪車往清湖樓而去。

他們沒有發現,周餘樓站在一處樓閣之側,雙眼冷靜有神,遠遠的看著他們推著獨輪車,快速的消失了。

!!!

雨似乎還在不停的下,淅淅瀝瀝的也不大。輕輕敲打著樹葉和青草野花。

五六月的天氣,在南方雨林就是多雨的季節!

三輛鐵皮馬車快速的從官道飛速而來,車輪碾過黃土鋪就的官道,飛濺的泥水染花了路邊青翠的草叢和樹葉,但是很快雨水又洗刷乾淨了這份意外。

馬車上揮鞭策馬的車夫,個個身披蓑衣,頭戴寬沿鬥笠,雖然一個個看去是老把式,卻都有著一張年輕的臉龐。他們穩穩的坐在車轅把上,平靜的看著前麵暢通的官道,絲毫沒有因為雨水而影響駕駛。

這裡已經是嶺南大漢國地界,而這條官道也是新近才開辟的新道。

其實按照正確的說法,這條路就是官府在原有的官道上,加寬了一半的麵積而已。使得原本隻能一台馬車勉強通過的路,如今卻是兩台馬車可以並排走,而且都還有剩餘的寬度。

這條路的規模就是在中原各地,那也是一條令人驚歎的路。

在新皇帝劉繼興登基後,陸續頒旨天下各州,號召在全國六十一州修建國道。

雖然有很多人反對!因為嶺南政權自襄皇帝開基以來,可以穩坐江山幾十年,就是憑借五嶺的天險難越。哪怕是當年的楚地和南唐,想染指半分都不能。

這倒好,彆人沒有辦法打進來,皇帝自己倒開辟一條通途大道,這要是彆人攻進來,任你是千軍萬馬,豈不是會一馬平川的打到興王府。

大家有這種想法皇帝劉繼興也不會奇怪,是人都會知道這個道理。劉繼興也不是個固執的人,在做這件事之前,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事先把利弊,由那些國子監的書生到處散播了,果然老百姓出奇的讚同。

在象征性征詢大家的建議,遇到一些不同的聲音之後,皇帝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讓反對的官員下去各州試點,問問一路上經過地方的這些百姓,問問他們對皇帝提倡修路的意見。

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大家雖然不敢得罪皇帝,但是也是想抓住皇帝一些不足,到時候好顯得自己有用。得到的結果自然不儘人意,這些人最後灰溜溜的回來興王府彙報結果。

後世有句話叫做:要想富先修路!

皇帝的旨意沒有得到大的排斥,因為在這之前,皇帝劉繼興還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這個舉動幾乎改變了嶺南大漢國的軍製。那就是皇帝下旨召集,全國的將士沒有戍邊和戰事的,都放下武器參與到這個行動。

開始大家還隻是觀望和不明白,後來軍隊投入不到半個月,便看到了驚人的效果。放下武器的將士們,在全國轟轟烈烈的進行修路,很快打通了許多平時無法逾越的天險。

後世在劉繼興的時代,在如今的吐蕃國境內,就有青藏高原那麼艱苦的地方。一支勇敢的軍隊憑借雙手,創造了後世的奇跡。在那麼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將士們都可以修築公路和鐵路,劉繼興不相信自己的將士們完成不了。

事實上證明,劉繼興的決定是正確的,很快全國的官道拓展,取得了戰略性的成果。不但修築了許多沒有聯通的地方,也大大的拓寬了原有的官道。

再也沒有大的反對的聲音,那是因為各地的民眾隻是作為輔助,不會過於勞民傷財。即使有一些聲音,那也是吹毛求疵或者博取皇帝的重視而已。

皇帝從來不會一言獨斷,也不會專橫獨裁,認真的接納各方麵的聲音,最後做出正確的比對。當然皇帝劉繼興還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軍民共建。

雖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隨著皇帝的威望日盛加強,再加上百姓的生活真正的快速在改善,許多人都不敢反抗。

而且後續的事情便是,這些將士參加過地方基建後,表現優秀的人,直接被保送進了皇帝的親軍綠營。這可是大漢軍隊將士的夢想,因為綠營在嶺南大漢國,就代表著軍人的驕傲。

當然,民眾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官府的公開表揚。不但免除了一定必交的一部分稅額,還成為了官府優秀的良民,此後家庭老人子女,可以享受官府優先的薦舉,老人可以得到朝廷的特彆福利。

這個薦舉可是如今嶺南大漢國了不得的舉動,老人得到薦舉,可以成為鄉裡的長者,享受每年官府特定的福利;年輕人得到薦舉,可以進學、做官、甚至進京修文習武;而小孩得到薦舉,更是可以免費受蒙,甚至進京到很多家族眼紅的一個地方,那便是朝廷開設的少年堂學習。

皇帝的旨意無疑得到了天下百姓將士的支持,各地的官道陸續的完成。繼而大家陸續看到了效果,各地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到京城興王府,或者銷往各地邊境。而朝廷軍隊,自此也可以隨時征剿各處作亂,和聽旨調往各地戍邊。

受惠最大的似乎就是百姓,所以各地的官道實在也維護的不錯。而對於這種高檔的馬車,平時在官道行駛,那當真可以說穩穩當當。

花蕊已經卸下了鉛華,絲毫未施粉黛,雖然經過了不斷的奔波,卻在此刻沒有多大的倦意。

輕輕撩開車簾後,便感受到空氣中那潮濕的新鮮。看著一路疾馳的馬車,心中的驚訝大過了驚慌。

經過了一路的奔波,還有不斷的轉折,花蕊雖然此前對世事了解不多,但是看到這一路的轉接和變換,也知道了這些人不簡單,乃是一個極為嚴密的組織。

對方每一次的異地交接,都是很順利和平常,但是可以看出來大家都是很謹慎。

一路奔波,一路南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