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已經是令人膛目結舌的修行了,馮碧唯也是感覺很欣慰,因為自己師姐和逍遙派後繼有人。至於耿仙笙個人在南唐國的一些浮名,對於馮碧唯來說那都是小道了,隻是為了讓逍遙派在南唐國有容身之地的一個橋頭。
當然,外界如何評價耿仙笙,這還隻是次要的所在,最重要的乃是風傳她和皇帝李璟育有一子。這種宮廷裡傳出來的秘辛,不管其目的何在,自然不會是無穴來風。作為太上長老的馮碧唯,雖然沒有親曆此事,卻是知道這其中必然是耿仙笙運作的原因。
不管是宗派之間利益衝突的延伸,還是為了提高耿仙笙身份的一種方式,隻要保證逍遙派的基本利益,馮碧唯這些門中的長老都不會去過問。何況逍遙派屬於道門的分支,一向便以修行為己任,而且入世便是其中重要的修行。
作為懷了龍種的人,而且還是一個居住在宮裡的人,想必一定會有許多的照顧。但是據說在耿仙笙待產的時候,一時間宮裡異象紛紛不絕,她居住的宮殿暗香四溢祥光不散。
可是最後令人膛目結舌的便是,忽然傳言其子被上天所收,順利生產之後居然不知所向,憑空便消失了一般。據說皇帝也看到了這個孩子,不過就是眼睜睜的消失了,自此不知所向。
對於馮碧唯這種修行高深的人來說,使用這種伎倆不是什麼大的難處,重要的是皇帝李璟對耿仙笙愈發尊重。自然南唐皇宮裡的人也深信不疑,外界自然對此褒貶不一,也是不了了之。江湖上許多人都私下認為,這是逍遙派掌門耿仙笙迷惑皇帝李璟的一種手段,馮碧唯也沒有必要去過問這種事情。
因為,逍遙派自從進入南唐國以後,尤其是從耿仙笙進入金陵之後,很快便因為耿仙笙這個掌門的原因,不但門中的弟子進駐了皇宮裡修行,而且耿仙笙還得到了一座自己修行的宮殿,和南唐國最大的道門正法派並駕齊驅享受至高待遇。
如今逍遙派在南唐國的榮耀,明顯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門派,如同樣是受到禮遇的上清派、天師道和鬼穀門。不但掌門長期住在宮裡修行,而且逍遙派掌門的長徒嚴玉仙,還率領一眾門中弟子,在京城金陵城有一座修行的府邸。
在奉行鬼神宿命的時代,信仰可以說乃是至高無上的所在。逍遙派在南唐國的影響,至於那些小的修行門派更是無法比擬和直視。但是超過了風靡一時的上清派和天師道,卻是令人有些驚訝了。至於那一直隱世的鬼穀門,倒還是無所謂去比較了。
要知道這五雷正法派,乃是醉仙譚峭創立的門派,出自於地仙何昌一一脈。這醉仙譚峭的大名,從閩地傳到蜀中,而從蜀中又傳到了南唐國。不但自己是名聞天下的修行大家,就是門下也有顯赫天下的九尊天雷正法弟子。
從最初親授的門徒,到如今陸續傳法的弟子更是超過了百人,在廬山結廬傳法之後,得到了皇帝李璟的重視,親自派人請到京城去弘法。如今門下弟子頗眾,已然超過了萬人之眾,是真正的中原最大的道門所在。
而在京城金陵城,更有他九大天雷正法弟子之一,被禦賜罡古先生洪天賜的弘法道場。有人風傳皇帝李璟想南遷國都,就是因為看到譚峭在廬山結廬,可想而知正法派所受到的尊容了。
有人說宋齊丘所著的《化書》,就是譚峭親手所著,而且宋齊丘也是譚峭的弟子之一。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把這本書推了出來,但是因為譚峭沒有去分辨什麼,外人就不好去指責什麼了。
何況宋齊丘雖然作為譚峭的弟子之一,卻不是天雷正法弟子,可想而知譚峭心裡還是很明白的。不過不管是宋齊丘得誌一時,還是後來的衰敗,卻都沒有影響皇帝李璟對譚峭的信任。
不過當初正法派在金陵城大肆擴張,到處弘法授徒,想必宋齊丘還是出過不少力的。不管如何如今正法派在金陵城弟子幾千,隱隱正法派成為了南唐國道門的翹楚,逍遙派可以和正法派並駕齊驅,已經證明了逍遙派存在的成功。
至於這個上清派,實在是自前朝以來便名揚天下,雖然後來分成了幾支大的旁係,但是確確實實乃是道家修行正宗之一。而如今金陵城留下的這個上清派,雖然不是最初那個完整的上清派,卻也是當初的法脈之一,最初乃是道尊閭丘方遠在餘杭大滌洞所創。
如今雖然天下幾分,南唐國和餘杭所屬的吳越國更是不同,但是道尊閭丘方遠的弟子,有名的上清十賢之一的問政先生聶師道,在還是楊吳統治的時候,就受到了楊行密的重大禮遇,來到了如今的金陵城布法。不但令上清派再次分脈,而且讓上清派在金陵城名聲大噪。
所以可以說上清派在金陵城根基深厚,而且後來聶師道的弟子元博大師王棲霞,更是名揚天下的道家先師。後來被剛剛取代楊吳的李唐尊稱為貞素先生,他門下有弟子五人格外出眾,被世人號稱為大洞五子,名聲顯赫中原傳遍天下。
按理說上清派在金陵城的根基隻會強過正法派,無奈如今正法派的創始人譚峭無人超越,上清派當代弟子無人可以比擬正法派,就是有名的大洞五子,雖然名聲赫赫繼承了上清法脈,在旁人眼裡他們也就和譚峭弟子差不多。
上清派雖然還不至於沒落,但是和正法派在金陵城乃至南唐國比起來,如今實際上已經落了一個層次。
而和上清派一爭高下的逍遙派,雖然其門中的弟子也在金陵城布法,而且在金陵城的弟子還遠遠不如上清派的多,可是相較於逍遙派掌門耿仙笙來說,上清派實在無法比逍遙派更響亮。所以,如今的金陵城裡,逍遙派更甚於上清派的優勢,不管是表麵還是實際,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而至於這天師道,本來在金陵城還頗有名氣,因為天師道在金陵城開辟有道場。自前朝武宗年間以來,天師府都會派駐一位親傳弟子坐鎮金陵城天師府,作為天師府的代言人,不但對外傳法布道,自然也會為百姓解惑排難。
第二世代天師孚德真君,據說乃是近代天師裡一位大智慧者,也是近代天師裡唯一一位立地飛升的修真者,成為了前朝乃至近代修行者裡的傳奇。
孚德真君直至楊吳執政的時候,還在龍虎山一帶活動,據說高壽到一百多歲。他的存在使得天師府名聲大震,更是使得金陵城的天師府香火不斷。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二十一代天師昭化真君張秉一。他乃是孚德真君的長子,據說自幼便目光如電,在夜裡視物猶如白天一般。年輕的時候倒也負劍遊曆天下,作為天師的傳人和長子,受儘了世人的尊崇。可是反倒是他襲任天師之後,反倒是默默無聞的消失了。
不管是昭化真君的低調,還是他自己故意為之,反正在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裡,天師府沒有人出來張揚,倒使得金陵城的天師府雖然更加的神秘。
雖然據說金陵城的太子弘翼親近天師道,當天在他還是親王的時候,曾經夢見過昭化真君的神像。甚至在他成為太子之後,一度皇帝李璟還親自派人前來龍虎山誥封。
可是昭化真君卻一直沒有露麵,如若不是天師府沒有人承認真君已經羽化,甚至很多人都想著這真君是不是已經飛升了。
也是因為昭化真君的這種無為無欲,卻也使得天師府少了幾分令俗人推上神壇的動力,所以如今在金陵城不如逍遙派的造勢,自然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一向被人認為神秘的鬼穀門,如若不是在前兩年被人發現,誰都不知道居然在龍虎山附近,就是名聞天下的鬼穀門的所在。南唐國上上下下雖然都去拜頡過鬼穀先生,卻一直無緣得見真人。
倒是鬼穀門所出門徒太優秀,常人在世難得一見。即使在金陵城隻有一個所謂的門人,人稱煮酒先生檀一話的所在,那也是不少修行者紛紛前去相會。就是皇宮裡的皇帝李璟,那也是經常相約前去,但是和逍遙派的得勢比起來,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
逍遙派如日中天,對於馮碧唯來說雖然可有可無,但是耿仙笙的付出和努力,還是她們這些長老有目共睹的。如今雖然因為當初推舉耿仙笙的,南唐國大佬宋齊丘已經去世,而且還被皇帝諡號為繆醜,但是作為宋齊丘引薦的耿仙笙本人,卻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作為逍遙派最有名的逍遙二仙之一,馮碧唯看著麵前這個優秀的後輩,心中卻是有些感慨萬千。
世上有逍遙,逍遙何其多!要想任逍遙,二仙山中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而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天之倉儲,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所著《逍遙遊》,其中有中華傳統傳說中的神獸鯤鵬,世人後世有語:學做鯤鵬飛萬裡,不做燕雀戀子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