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便看到昆侖仙翁大袖飄飄飛上船來,一些普通人看到他在空中掠過,恍若神仙一般禦風而行,早已經看呆了眼睛。蕭九郎卻是見過不少高人,更何況見過剛剛拜的師傅馮碧唯的身手,知道這是一種高明的輕身提縱術,就是常人所謂的輕功。
但是看到他在輕舟掠上商貨船來的輕鬆,確實是輕鬆自然讓人感歎不已,畢竟那距離可是自下而上離著有將近三丈以上。蕭九郎雖然也會一些低級的提縱術,不過那是特訓的時候教官教的,和這種真正的輕功比起來,那就不知道要差十萬八千裡了。
蘇侯不知道何時已經站在了蕭九郎身邊,傳音問蕭九郎是不是很羨慕。蕭九郎老老實實地點頭,看著蘇侯有些期盼。蘇侯卻含笑繼續傳音說道:“這昆侖仙翁雖然輕功不錯,但是和本門的身法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你稍安勿躁也不必羨慕,回到金陵之後跟著師姐隻會到更好的輕功身法!”
蕭九郎自然相信蘇侯所說的,畢竟逍遙派在普通人眼裡,那可是神仙一流的門派,自己投入門中以後可是要修仙得道的。想到這裡和以後的日子,蕭九郎腦海裡滿是憧憬。
蘇侯看蕭九郎眼神裡緊緊盯著這邊,便主動告訴蕭九郎說這個昆侖仙翁在江湖上還是頗有名聲。尤其是在偏西北的方向,許多人應該聽過昆侖仙翁的大名,這是一個遠居西邊昆侖神山山脈的異人。
據說在數十年之前,還是在唐末年間,在蜀西偏漢中邊遠地區,有一個祖傳十餘代的明姓武將家族,突然整個家族遭到了滅門之禍,最後家族隻有一個支係的族人留下。
這件事情後來流傳開,是因為前朝皇族被後梁太祖朱溫儘滅之後。據說是明家的一個世交孫家聯合另外兩家殷家和陳家,貪圖明家的一套祖傳的刀法和一本修真心法,乘著天下將亂無人管製的時機,把明家整個家族給滅了。
後來孫家的家主雖然找到了這套刀譜,和那本令人垂涎的心法,卻不知道什麼緣故無法練成明家子弟的效果。他後來投奔朱溫立功成為建國功臣,被赦封到地方做了大員,而那個殷家因為跟著他,也被封在如今的金陵附近任職。
後來不料因為一件事情牽連,孫家被朱溫下旨抄家,自此牽帶出來了當年的這樁懸案。
世人無法得知事情的全部,不過隱隱傳說是當年有個老仆人帶著這家一個庶出公子,去外麵打獵逃過了一劫。因為聽到家族被滅,於是遠遠的避入了蜀西更遠的地區,到了幾乎無人的昆侖山脈謀求生存。
孫家以及那夥聯手滅族的殷家、陳家人以為儘滅明家,即使後來知道有個子弟沒有找到,也因為天下大亂自此便放過了這兩個幸運者。再後來便是因為孫家被抄,後梁朝中還有昔日明家的故舊喊冤,鬨得幾乎天下儘知。
不知道為什麼朱溫沒有牽連孫家的兩個幫凶殷家和陳家,但是沒有過幾年的時光,就是在後唐剛剛建立的時候,忽然天下發生了兩起轟動的滅門慘案。
一個是在如今的閩地建州附近的陳家,舉族一百多人幾乎被殺儘於家。一個是在如今金陵城的殷家,舉族兩百多人僅餘十多人幸免於難。後來得知是被同一個人所滅,那人便是一個來自於極西北門派星路海的怪人,此人自稱昆侖仙翁。
他自稱是為了找兩家報滅門之禍,尋找兩家竊走的祖傳刀譜和道家真傳心法《大洞真經》。另外一個仇家已被梁國滅門,他無法報大仇,隻有找兩家當年的幫凶出氣。因為涉及江湖仇殺,而且兩家因為改朝換代之後失寵,也無人給兩家來出頭,此事後來便不了了之。
蕭九郎聽到蘇侯說到這些,心中又驚又奇,感慨世間之事無常。如今船上這樁事情,可能就是當年恩怨的延續了。因為看到船艙上的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不由低聲含糊問蘇侯那《大洞真經》是什麼,蘇侯沉吟了片刻便又傳音和蕭九郎說起。
《上清大洞真經》又有名曰為《道家三十九章經》,據聞乃是道家天尊所傳。乃是道教上清派的有名經典,上清派稱之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
據說如若獲得《大洞真經》,自此即使不許修行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立地成仙,可想而知對世人的誘惑了。
因此曆代對此經傳授不絕,但是市麵上雖然有不同的傳本於世,當是不含修煉心法的經文。不過道家的傳人諸多,各個傳人也真是厲害,整理出來之後,一般都是以如今上清派的《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本,和陳景元的《上清大洞真經玉訣義》為真傳本。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微。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法千萬,三千為大道,六千為小道,九千之法當為人道。
一念輪回,立地飛升,皆化為虛無。
吾欲取混沌一氣陰陽之道,始證天地道之原始!
因混沌延伸尚留有一線天機!
初曰:大道五十圓滿,而天衍僅四十九,留一為證。
萬物有情,天地為道。
道生一,一生二,為陰陽;二生三,三生萬物為更替。
萬物有生死輪回來交替,或生或死,或死或生交替反複變化;或悲或喜,有因有果,相互呈現這道之因果。
於世間形成量劫,量劫是為生長,是為因果交替。量劫接量劫,是為無量劫。
在無量量劫之下,天地間修行者,或潛世修行一心向道,或積累功德,以圖庇佑;或另辟蹊徑,以圖突破,萬千大道無所極也!
天道無情,視眾生為螻蟻,以天地為砧板。
然天道亦有情,大道圓滿為五十,天衍四十九缺一,隻因那缺失的一,為眾生留下一線生機。
缺失的一,遁去的一,或者說留下的一!
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追求天道的人看到了希望!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的修行者感受到了天道的真實!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人明白天地有隙!
世間修行者萬千,能夠真正知道這個一的能有幾人?
隻需一人得道,便可雞犬升天!
說的不僅僅是這個得道的人的成功,成功所留下的財富和因果,讓身邊無數的人受益。同時也點明了因為有了他的成功,讓無數的後來人看到了希望,隻要遵循這種方法,自然便也可以成功。
天下修行追求天道者萬千,不管你跟隨的何門何派,學的是何師何法,至少已經表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大道至簡唯一,修行殊途同歸的道理。
哪怕是出於同一門派的修行者,使用的是同一種修行的方法,但是因為每個人對道法的感悟不同,自然便會在修行一途上會產生千變萬化的方式。也就是因為這種變化,使得天下衍生出萬千道法,百千種道門。
大家為了尋找這缺失或者說留下的一,曆經修行一途百千磨難,隻為尋找到這失去的一,希望可以找到通往這圓滿的大道,成就無上的天道。
大道三千,吾隻取其一!大道無形,吾隻求其一!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普通人也許對著它,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道家經文,可是修煉者如果對著它的話,那可就是修煉的至寶了。雖然不知道當初明家的這本《大洞真經》出自何處,但是能夠引來幾十年的大禍,想必不是普通的俗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