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真會出這些難題給你爹!”(2 / 2)

馬蓁蓁哼哼唧唧,心中也知道讓她爹去說服朱元璋這事兒實在困難,當即就使出拍馬屁大法,哄的朱元璋心情舒暢,終於將此事一口應下。

其實說難,也不算太難。

自古以來都有陪都的傳統,基於地理位置和軍事防禦的考慮,另外立一個城市為陪都,作為都城的補充。

互相協調,各有側重,這樣的格局才能讓朝廷走的更長遠。

“元大都,可以作為陪都。”朱元璋如今覺得,這般便是個極好的辦法了。

馬蓁蓁卻瞪大眼睛:“為什麼不讓應天做陪都!”

朱元璋:?

他失笑:“這怎麼可能。”

馬蓁蓁仔細看她爹,見他神情雖淡然卻認真堅定,便也知道今天隻能道到這兒了。

也行吧,至少暫時,將南北都城的概念種進了她爹的心裡。

之後她再慢慢的勸,各種潛移默化的磨著,等她爹認可北平做都城更合適之後,便可以更好的去勸朱元璋了。

此事尚早,可以緩緩圖之。

與水泥、炸藥一樣,有了開始,剩下的便隻能是努力和等待了。

吃過晚飯回到天書觀後,馬蓁蓁喝了藥就睡下了。

倒是這一晚,她夢到了曾經的過往。

那是學到明朝時,老師開了一堂小型辯論課,主題便是辯論永樂移都是否正確。

正反兩派也好分,直接按籍貫分了南北。

一個班十幾個人,辯的風生水起,唾沫橫飛間連下課鈴聲都沒聽到。

馬蓁蓁身為北方人,又享受到了北京為首都的福利,自然力挺朱棣。

而那場辯論最終也沒有個結果,便是馬蓁蓁她們這一方將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拿出來證明定都南方的弊端,卻依然無法解答對方的提問。

開封也可選擇,甚至運河路過的濟寧,都比北平更合適君王居住。

北平太過靠北,幾乎就挨著抵禦外敵的長城,又距離富庶的南方太遠,財糧運輸都很困難。

朱棣遷都燕州,自是帶著個人情緒的。

但後來事實證明,遷都對於當時的大明來說,確實是極其正確的選擇。

而運輸上的困難,完全可以靠相近的天津港來補足。

正好,大明的海運可以發展起來,若諸位帝王都能重視海運,便也不會出現海禁越發嚴格,最終閉關鎖國這樣的事情……

或許,到時候,便是大明依舊會滅亡,女真依舊,但也有可能一切都會改變也未可知呢?

馬蓁蓁想的遠了,呆呆看著屋頂半晌,才深吸一口氣,喚出日記係統。

之前那福船的圖紙還被她妥帖的收著,那是這個朝代適合海航的船型。

“如果陳友諒不是非死不可就好了。”馬蓁蓁嘀咕著,這次在日記上寫下的卻是【論海運的重要性】。

隻是才寫了幾個字,馬蓁蓁就意識到,若要發展海運,第一步還是要定都北平。

否則隻南邊這麼一片地方,除非對外貿易,海運也無甚用處。

而想要對外貿易,還要先打倭寇——明朝倭寇盛行,以至於朱元璋的“海禁”一開始便是為了封閉倭寇的。

禁止民眾私下出海交易,便是怕倭寇越發壯大,但後來這海禁的措施被後輩越發曲解,才成了那般封閉的政令。

“還是先寫寫倭寇吧,這一點打張士誠的時候要注意一些。”

馬蓁蓁下了決心,才點改了一句話,青尋便走了進來:“小姐可是醒了?要起床了哦。”

“無垠大師等下要來為小姐檢查身體。”青尋溫聲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