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有媽媽在,我們才能放心。”
馬蓁蓁說著,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羅媽媽。
好在,羅媽媽臉上並無任何不對勁的表情,反而帶了些愧疚的:“小姐抬舉奴婢了,哎,昨晚奴婢……早知便不回去了。”
“你隻那一個兒子,他出了事,你如何能不歸家去看看?”馬氏說道,又安慰似的與羅媽媽說,“蓁蓁小孩兒不懂事,就是太擔心我了,你莫要放在心上。”
都是經年的老人了,馬蓁蓁話中的試探也毫不掩飾。
不過有馬氏這樣說,馬蓁蓁也信了。
她站起來,自己倒了一杯茶,雙手遞給羅媽媽:“我一時心急,還請媽媽莫要與我計較。”
“小姐不必這般,沒照顧好夫人,原就是奴婢的錯。”羅媽媽有些慚愧,不肯接馬蓁蓁送上的茶。
還是馬氏說道:“她也是你看著出生的,喝她一杯茶有什麼使不得的?快接過去。”
羅媽媽這才接了馬蓁蓁的茶,馬蓁蓁笑盈盈坐在馬氏身邊,算是暫時願意相信羅媽媽的忠誠。
而且聽剛剛馬氏所言,大約羅媽媽的兒子,是人為的災禍。
後來馬蓁蓁才知道,原是羅媽媽的兒子被人引誘著去了賭坊,銀子都輸完了不說,還欠了不少的債,被人追到家中要砍掉他的手腳。
羅媽媽這才知道消息,連忙回家去看。
至於是真的就這般巧,還是對方將時間計算的好好的,那就不好說了。
不過,對於馬氏和朱元璋來說,事情到底是真是假都無所謂的。
沒多久,馬蓁蓁便聽說,原本在老宅還能掌著一二權利的那位柳姨娘生了重病,每日隻能在屋裡待著不能出來。
倒是一位姓郭的姨娘,似乎很是懂事,連馬氏都誇了幾次,如今老宅便先讓她管著。
隨著天氣逐漸熱起來,馬蓁蓁的香皂開始暢銷起來。
有錢些的,便喜歡買那聞起來味道極好的香皂,尤其馬蓁蓁還彆出心裁做出透明的、中間鑲嵌著一朵鮮花的“花朵皂”,是最受時下女子歡迎的。
而讀書人則偏愛鬆竹味道的香皂,梅蘭的也算暢銷。
老百姓們更樸實一些,多買那種最便宜、沒什麼味道,但洗起來一樣乾淨的普通肥皂。
馬蓁蓁還趁著夏季將要來臨,搞了個促銷活動——在成衣鋪子購買兩身以上成衣的,送專門洗衣的肥皂一塊。
那肥皂大的很,是普通能買到的肥皂兩倍大。
這一舉動得到的反響很的不錯,讓馬蓁蓁的錢包又鼓了一圈兒。
與此同時,她寫下的,關於曆史上三月十七發生的洪都之亂的描述,也得了兩顆星的有用度,得到酒精提純的獎勵。
……雞肋的獎勵。
馬蓁蓁撇撇嘴,還不如獎勵她造酒之法呢。
說起造酒,馬蓁蓁自然想起一個人。
那便是後世都有名的、明初第一大富豪沈萬三。
後世的南京有一條有名的巷子,名叫糟坊巷,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釀酒的地方。
有說管著糟坊巷給他釀酒的,便是沈萬三。
但也有人說,沈萬三主要是貿易和紡織,沒做過什麼釀酒的生意。
真真假假,馬蓁蓁如今也不知道,但現在吧……
這給明太祖釀酒的生意,她難道,就不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