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王世安,鶴鳴書院山長,偶遇林浩然,俯首甘為石凳,不為學子之事。”
這最後一句話意思是作為一名學子,不能做這樣下賤的事情。
“小子林浩然,隨縣鄉野村民,路見老者行,昂首能踏基石,深感長輩艱難。”
林鵬可沒有那麼大膽,明知道對方在測試自己,他不可能懟上去,最後一句是將老人的艱難寫上去,而不是針對不為學子之事。
王世安最後一句對,就是看看林鵬的心性和品德,他沒有想到對方沒有采用針鋒相對的辭藻,來堆砌自己的問對。
他長長輸出一口氣,仰望著天空,口中喃喃道:
晨曦破曉明,夏日清風迎。
繁花綻枝頭,翠葉映綠坪。
蟬鳴和聲起,鳥語啼曉情。
晨起心愉悅,悠然享安寧。
“小子,老夫聽聞你也會作詩,能不能附和一首?”
林鵬雖然主修的是世界文學,這裡麵詩詞歌賦都是必修的,胡亂編排幾句也還是可以的,但是麵前的是書院的山長,這一時胡謅可怎麼了得?
他展望著天空和山野之間,於是即興吟誦道:
曉夢初醒晨意濃,霞光透雲映綠叢。
微風拂麵心神怡,蟬聲嘹亮伴花叢。
騾車上一老一少,一唱一和,就這般進入了隨縣城。
“三鬼,先送王老先生去書院。”林鵬肯定不能讓老者走回去,於是他先安排送人回書院,然後再讓吳三鬼去送豬頭肉。
“好嘞哥,我這就驅車送二老去書院。”吳三鬼知道王世安是鶴鳴書院的山長後,也是心情激動,尤其是昨天晚上說林鵬要去讀書,他更是激動。
其實昨天天還沒有黑,村子就安排人去了鶴鳴書院,將今天要去拜訪的事情說了一遍,結果兩個人當夜就跟著牛車來到了劉家坳。
劉家老八的母親是王世安的大姐姐,由於行動不便,也很久沒有在一起見麵了,於是被安排了這麼一場偶遇的劇情。
鶴鳴書院在隨縣南五裡的一個山腳下,據說這裡曾經是炎帝的故居,當時這裡出現過許多仙鶴。
後來,文人雅士多會於此,時間久了便有學者在此居住,引來學子求學,故而建起了一個書院於此。
遠遠望去,書院的山門高高矗立,氣勢非常雄偉壯觀。它高達數十丈,寬度也有好幾丈,是用巨大的石頭砌成的,堅固得如同磐石一般。
山門的正中間,高懸著一塊牌匾,上麵書寫著鶴鳴書院的名字。字體蒼勁有力,筆鋒如同利劍一般,透露出書院的莊嚴和肅穆。
上麵雕刻著極為精美的圖案。有的是吉祥的雲彩和瑞獸,有的是文人的典故,生動逼真,充分展現了工匠們的巧妙心思。
在門前的兩側,矗立著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鎮守著山門。石獅子活靈活現,毛發的紋理都清晰可見,仿佛隨時都能跳躍起來撲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