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紅樓夢莊園(2 / 2)

“曹員外,隨縣煤場此刻的煤炭儲量究竟幾何?”林鵬向曹雲鵬探詢道。

曹雲鵬微微一笑,從容答道:“煤炭的存量,足以支撐我們這幾個村落的燃用,無需憂慮。”

他口中的“幾個村落”,實際上涵蓋了曹家莊、劉家坳以及陳家兩個村落。至於那紅樓夢莊園,煤炭的儲備亦是綽綽有餘,足以應對莊園內的日常所需。

然而,林鵬他們並未過分追求煤炭的囤積。原因在於,現今的百姓對煤炭的便捷性尚未有深刻的認識。他們仍習慣於傳統的薪柴,對於煤炭的利用尚顯生疏。

當然,有煙煤的利用僅限於村莊之內,而無煙煤的煉製才是林鵬他們真正的利潤之源。他們深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煤炭的價值將會逐漸被百姓所認識,而他們也必將因此獲得更為豐厚的回報。

在寒冬的腳步悄然逼近之際,劉家坳的大來與大根兩位領頭人,召集了村裡的幾位壯丁,他們齊心協力,共同為村子裡的家家戶戶修建起能夠燃燒煤炭的火灶。

這火灶之所以被稱為火灶,而非人們常說的火炕,皆因中原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火灶的設計巧妙,燃燒之時,煙道內有一個特殊的靜壓區,它如同一位靜默的守護者,既能夠巧妙地將煙霧分流,又能在其中滯留多餘的熱量,讓溫暖在屋內持久不散。

而這個靜壓區,其實便是火炕的雛形,與壁爐中那神秘莫測的空腔位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這寒冷的冬日裡,它就像是一個溫暖的懷抱,守護著村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

這個冬天,因為有了這些禦寒的物件,似乎連凜冽的寒風也變得柔和了幾分。特彆是自曹雪芹的《雪琴書苑》開張以來,那書苑內的溫度恰到好處,讓筆墨流淌間不再感到手指的僵冷。

學子們聞訊而來,絡繹不絕,書苑內總是彌漫著濃厚的書香氣息。

或許是因為這份濃厚的讀書氛圍,鶴鳴書院的先生們也時常受到曹雪芹的邀請,前來《雪琴書苑》共賞佳作。

久而久之,民間竟流傳起一個傳說,稱《雪琴書苑》乃是這世間的第二所書院,其文化底蘊與學術氛圍,竟能與那曆史悠久的鶴鳴書院相提並論。

隨著冬去春來,大地逐漸蘇醒,萬物複蘇。劉家坳裴家的土地上,那些曾經不適宜農耕的土壤,如今都被精心種上了葡萄藤。

連那原本荒蕪的山坡,也披上了翠綠的新裝。葡萄藤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

曾經,裴家的土地因為土壤貧瘠而不適宜農耕,如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勤勞的裴家人,用智慧和汗水精心耕耘著每一寸土地。他們引進了優質的葡萄品種,將那些曾經荒蕪的土地種上了葡萄藤。

這些葡萄藤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逐漸覆蓋了整個裴家的土地。

在春風的吹拂下,葡萄藤輕輕搖曳,仿佛在跳著歡快的舞蹈,慶祝著春天的到來。

每當夜幕降臨,月光灑在葡萄藤上,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葡萄藤在月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宛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大地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