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無能的“我”(2 / 2)

便宜母親見沒什麼反應,便補了一句:“你都吃了半個月合成糧了,就沒點想法?”

什麼?合成糧?啊?“我”不造啊?

午飯的時候,薑有為就見識到了合成糧的威力了——這比豬食還難吃。不不不,也許比泔水更糟糕。薑有為以前是品嘗過壓縮乾糧的,他知道那些個注重保質期和便攜性的食物到底是個什麼貨色。但這次他還是失算了,這合成糧的開發者大概是為了生產效率,將口感和味道完全拋棄了,硬要形容的話,大概是在吃肥皂和廁紙的混合物。“他們怎麼就不能想想怎麼做的好吃嗎?”薑有為是混合著眼淚才把這些個玩意兒塞進去的。

以上這些就是促使薑有為這個輕微社恐走出家門的原因,實際上,他剛出家門就後悔了。他家周圍有點什麼,他都記不得。他以前的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讓他出去逛一圈,大概率是要依靠導航的。然而手機裡下載的很多軟件都用不了了,這就很難辦了,如果路癡屬性發作,或者在外突發惡疾的話,大概率是得去衙門提人的。“這還出個屁門”,他罵罵咧咧地在路邊找了個公共座椅,“還是在外麵等一會兒再回去吧。”

薑有為坐在公共座椅上,在冬末的寒風中瑟瑟發抖了差不多兩小時就變得不耐煩了,“天太冷,這手機電用的也太快了。”為防止回去的時候沒有電,他隻好趁著手機尚有餘溫的時候揣進兜裡。之後,沒有工具打發時間的他,開始東張西望,試圖用記住周邊地形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那個是飯店,這個是服裝店。。。”薑有為發自內心地讚美漢語,漢語真是最好的語言,彆說區區20年,哪怕是幾百上千年,大部分詞彙的意思都不會有大的改變。要換成y語那種貨色,怕是不到十年,就該與社會脫節了吧。

這胖子在街邊絲毫不在意路人的指指點點,他顯然已經沉浸於自己的腦內gC了。但呼嘯的寒風可不會就這麼慣著他,一陣飛沙走石,吹飛了他的兜帽,仔細地拂過他每一寸頭皮。“媽媽,快看那個地中海!”一個流著大鼻涕泡的小男孩手指著這禿頭胖子說道。不得不說,這年頭還禿頭的人真是不多見了。“就算是遺傳的,去治一下也就兩三萬吧?”旁邊一個懂行的老哥說給他身邊人聽。“可能是行為藝術。”另一人這樣說道。

在謝絕了幾個試圖合影留念的路人之後,薑有為終於明白了他的與眾不同。在眾人不舍的目光中,他像個靈活的碩鼠一樣鑽出人群,在幾個轉身後,消失在彆人的視線裡。

回去的路上,薑有為好像想通了某些事:“既然底層老百姓在這個國家的日子也不算差,那我當一條蛆蟲又何妨?”好吧,他打算給自己改名成“薑小蟲”。

名字自然是沒能真的改的,縱使這個世界科技發達,改名字也是個很麻煩的事。

在之後的幾天,薑有為除了每天醒來觀察到那個光斑從“2”變成“3”又變成“4”再變成“5”和“6”以外,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彆的。“隻要不是倒計時就好”他窩在他的房間裡,在網絡上查了不少資料,雖然沒能查到大劉那本《三體》,卻查到了一本叫做《三千體》的類似書。“也許這個世界真不是三體宇宙”胖子搓著自己的禿頭這樣想。要是三體宇宙的話,那幫海綿精應該是不可能允許《三千體》這樣的書在互聯網裡傳播的吧?

這幾天薑有為還從社區裡了解到,那個什麼“合成糧”實際上屬於居民福利,任何人隻要憑一張身份證就能在居委那裡領到,而且還不限數量。“但凡你吃的下去,那就隨你怎麼吃。”那裡的工作人員這樣說。“小夥子吃點好的吧,那東西連我家養的豬都不吃。”旁邊一位失明了的老奶奶這樣說。“其實這東西在十幾年前還是稀罕物哩,不過那時電費可沒現在這麼便宜。”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道。

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薑有為背著兩蛇皮袋合成糧出來的時候,心裡還是哇涼哇涼的。本來他隻是來見見世麵的,卻被工作人員告知說“隻要進了這個門,就得至少帶走兩袋”。在見識到生產合成糧的機器後,這胖子的表情大概可以用“震驚”來形容。其實按網上的科普,這玩意兒是實打實的高科技產品,隻要有電就能成堆成堆的生產。薑有為原本以為它是類似澱粉一樣的東西,但其實它裡麵除了澱粉還有不少好東西。“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怪不得能當糧食。可惜現在都被味道毀了,這好東西已經變成了能讓小兒止啼的可怕惡魔。”胖子心裡一陣歎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