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過: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句話說得很正確,也很悲哀。說它正確,是因為事實就是這樣,說它悲哀,我們就該想一想,為什麼讀書多了,反到把最樸素的做人道理給讀沒了,這難道就是教育的目標?
洪濤不高興的結果就是給老師找麻煩,但是不能現在找,這位老師估計是和白主任交流過,說不定還是白主任的授意,就這麼直接站起來說老子不想乾,那就太讓他下不來台了。
除了選班乾部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重新排座次和組織路隊。
這時候的小學班級多、每個班的學生也多,原因沒彆的,學校少唄。洪濤入學的這一年,學校的一年級有5個班,每個班大概40多人的樣子,把教室坐的滿滿當當的。這還不算多的,洪濤還見過11個班的年級,由於都是按居住區片來劃分學區,所以要是趕上那個學區裡適齡兒童特彆多,那這個學校就得全接收。
一般來講,教室裡除了前麵要空出一塊兒地方之外,從前到後大概能擺8個桌子,也就是每列8個學生,40多個學生就得6列,然後每兩列合並,兩邊靠牆,中間留一組。洪濤班上的男同學和女同學數量差不多,於是就一列男同學一列女同學的組合,按照個頭高矮,矮的坐前麵,高的坐後麵,至於戴眼鏡、眼睛近視什麼的,在這個年代很少見,實在看不清也可以向老師申請坐到前麵去。
最終的結果是洪濤耍了單,他們班一共47個人,他的個子又最高,坐到最後一個之後,沒有同桌!對於這個結果,洪濤很欣慰,他不想和任何人同桌,金月、張大江都不想,一方麵是和小孩子待時間長了他煩,另一方麵他怕同桌會受自己影響。自己可以上課睡覺、看課外書,但是同桌如果也和他學,那就是作孽了,這等於是耽誤彆人的一生。
路隊這個稱呼,可能後世裡都沒有了,當時的小學是不讓家長上學送、下學接的,這點洪濤覺得很合理,可惜這個好傳統沒堅持下去。為了怕小學生上學或者回家的時候走丟了,於是每個班級都會按照每個同學家住的方向和方位,成立n支路隊。
啥意思呢?就像班車的路線一樣,家住同一個方向的孩子放學一起走,誰住的最遠誰就是路隊長,路隊長必須盯著隊伍裡的每個同學都走進自己家的院子才算完成任務,最後剩下他一個人回家。上學的時候,他起的最早,沿途路過自己路隊裡的同學家,要不就在門口喊一聲,要不對方已經等在家門口了,然後一起向學校走,越走人越多,最終把整個隊伍的人都帶到了學校。
這個路隊長一般是選擇家最遠的同學擔任,不過老師好像特彆願意麻煩洪濤,他的家就住學校旁邊,結果也成了一個路隊長,這個隊伍裡最遠的同學住在北新橋三條,等於他每天上學下學都要多走好多路。不過洪濤對於這個安排到不抵觸,誰讓他長得又高又壯呢,保護一下同班的小同學也是應該的,這也算是積德的事情,不以善小而不為嘛!
“第3隊的上我這裡集合!”安排完這些事情,第四節課也就上完了,當下課鈴響起來的時候,洪濤很熟練的站到了後門口,然後大喊一聲,舉起右手,等著自己路隊的同學過來。
“誰家遠誰排前麵來,大江,你排第二個,嘿嘿,說你呢,你們家就住在合作社,你往前麵站什麼,站後麵去!”洪濤好像有多大權利一樣,連喊帶說帶扒拉,很快就把自己的路隊整理好了,就算有不太服氣的,看到洪濤那個個頭,也隻能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