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章 收 養 鬥(二)(2 / 2)

光有一個蛐蛐罐還不成,這等於是光給蛐蛐弄了一個院子,還沒房子住呢。蛐蛐的房子叫過籠,也叫鈴房,它什麼模樣的都有,什麼材質的都有,總體上說就是一個兩邊帶洞,上麵帶蓋的小盒子。過籠一般都是放在蛐蛐罐子裡,這就是蛐蛐的臥室了。

為什麼叫過籠呢?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詞。因為不管你是鬥蛐蛐,還是平時給蛐蛐打掃院子,都需要把蛐蛐從罐子裡拿出來。一般的小孩兒就直接下手去抓了,玩蟲的講究人當然不能這樣簡單粗暴,一隻蛐蛐除了叫聲好聽、好勇鬥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品相。

我們常說全須全尾(讀做“引”的音),指的就是蛐蛐的品相,須自然就是蛐蛐那兩根觸須了,尾指的就是蛐蛐那兩根尾巴。一隻好蛐蛐的觸須和尾巴必須是完整的,下手抓的話,觸須和尾巴很容易被折斷,於是過籠就出現了。當你想把蛐蛐挪到其它罐子裡時,你就把蛐蛐趕進過籠裡,然後直接把過籠拿起來,蛐蛐自然也就跟著一起挪動了,這樣不會傷到蛐蛐。

有了蛐蛐罐和過籠就成為一個合格的蛐蛐玩家了嗎?回答是否定的。不管玩什麼,都的有一套家夥事,玩攝影你光有相機還不成,得配幾個頭吧,還得有架子吧,還得有攝影包、攝影背心吧,還得來幾個燈什麼的吧?釣魚光有竿子和鉤也不成吧,還得有釣箱、餌料盒、漂盒、架杆、子線板、主線軸一類的附件吧?

玩蛐蛐也一樣,除了罐子和過籠之外,還得有給蛐蛐稱重的戥(等)子、喂蛐蛐喝水的水槽、吃飯的飯板、夾取罐子中各種器具的竹夾子、往水槽裡滴水的滴水器、把罐子蓋架起來通風用的碼子、裝芡草用的芡筒、防止蛐蛐從鬥盆裡跳出來的罩子等等一大堆玩意。

剛開始洪濤還以為把這些東西都湊齊了,就算入了門了呢,反正隻要市麵上有賣的,咱就去買唄,蛐蛐罐都買了,還在乎這些小玩意嗎?可是那老頭一句話就把他給說暈了,原來這些隻是養蛐蛐的前期準備工作,有了這些東西之後,並不意味著你能養好蛐蛐,隻能說明你可以開始養蛐蛐了,那養蛐蛐還有什麼可難的呢?

首先就是給蛐蛐罐子砸底!千萬彆看字麵上的意思,不是要把罐子底給砸掉,而是要在原本瓷質或者陶製的罐子底部砸上一層三合土,因為蛐蛐是生活在土地上的昆蟲,這也算給它弄一個舒適的家吧。

砸底怎麼砸呢?第一步就是煮罐。凡是燒製出來的蛐蛐罐,都有鹽堿,對蛐蛐有害處,於是玩蟲兒的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把罐子裡的鹽堿給去掉,這就需要用雨水來浸泡,少則半年,多則好幾年。但是後世裡的人沒那麼多時間,於是大家又想出一個辦法來,就是用茶葉水來煮這個罐子,通過高溫和茶葉裡的某些物質,來讓罐子裡麵的鹽堿析出並中和,俗語叫去火氣。洪濤這幾個罐子是不用煮了,按照那老頭的說法,這幾個罐子都是舊罐子,是被人玩過的,火氣早就沒有了。

去完了火氣的罐子,就可以開始砸底,砸底要用一種三合土,就是把老磚粉、細沙、黃土按照3:4:2的比例混合,再加上一份兒蚯蚓屎,弄成細末,越細越好。然後放入少許水混合,千萬不能和成泥。把和好的三合土放入蛐蛐罐裡,用一個底部比較平的硬物慢慢捶打,逐漸壓實,厚度最小也要一厘米。壓好之後,你把罐子翻過來,一個土渣都不會掉,又平又結實。

這隻是砸底的第一步,現在就要進行第二步,找一塊粗砂紙,剪成一個比罐子底略小的圓片,然後砂質粗的一麵向下,放入罐子底,繼續砸一會兒,在把砂質拿出來。這時底部的三合土上會出現很多麻點,這就對了,這是為了讓蛐蛐的腳能抓地用的,三合土太平滑了會讓蛐蛐站上去打滑。

在這之後,就是第三步,也就是砸底的最後一步,養底。這些三合土也有有火氣的,所以還得用毛筆蘸著茶水,沒事就往上刷一層,乾了再刷,大概刷個十天半個月的,就可以把蛐蛐放進去了。

其實這個砸底就和我們人類裝修房子一樣,買了新房子了,還是毛坯房,先得鋪個地板啥的吧,鋪完了之後,屋子裡有味道啊,還得晾幾天才能住進去,同樣的道理,蛐蛐在某種程度上講,還沒人的抵抗力強呢,所以必須精心伺候著,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這是找樂兒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